扎卢日内警告2034年:乌克兰不变,战争不止 如果说乌克兰还存有一丝“速战速决”的幻想,那么扎卢日内这番话,无异于一盆凉水从头浇下。他明确提出了一个时间点——2034年,也就是说,如果乌克兰还按现在这套路子来干,那这场俄乌冲突有可能要打满整整十二年。 十二年,不是一场战争的时间,是一代人的青春。 这不是普通人说的,是扎卢日内,一个曾经把乌军从基辅战场拉回正轨的“铁将军”。即便现在身在英国当大使,但从他的话能听出来,他的心还挂在乌克兰东线的每一个战壕里。要知道,他可是连泽连斯基都防过的人。 扎卢日内讲得很明白——现在这仗已经不是2022年的闪电战,也不是2023年的反攻战了,从阿夫杰耶夫卡丢掉开始,俄军根本不急着推进了,改打的是一场“资源绞肉机”。 不抢地盘,专耗你有生力量,把乌克兰的兵一拨一拨往战壕里耗,这才是俄军现在的打法。 这就跟以前打仗完全不同了。以前乌军还能靠“西方高炮+士兵勇气”打出一波波反攻,现在呢?西方弹药迟迟不到位,兵源也紧张,打成了拼命拖、拼命耗。 这套打法对乌克兰特别吃亏。因为你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后勤线还天天挨炸。前线士兵连夜视仪和弹药都得靠捐助解决。而俄罗斯呢?靠着国内几个偏远地区,每个月还能“拉一车人上战场”,哪怕打一千公里,也能源源不断送过来。 扎卢日内讲的第二个关键点是:2026年俄罗斯也要“破防”了 别看现在俄军人多势众,但这种打消耗的模式,也不是无限可持续的。扎卢日内判断,2026年将是普京的一个分水岭。 为什么?因为兵快不够用了。 现在俄军征兵主要靠达吉斯坦、西伯利亚这些地儿,人均收入低、参军是发财路。可要真开始从莫斯科、圣彼得堡抽人上战场——那可就不一样了。 这些人不是没钱,他们是压根不想去前线送命。一旦普京把兵役的手伸向这些中产阶级家庭,整个俄社会的耐受度就可能迎来极限。 所以,2026年,可能是个拐点。不是乌克兰反攻的机会,而是俄军社会后坐力真正爆发的时间窗口。 扎卢日内也没拐弯抹角:维和部队?靠不住 现在乌克兰一些政客还在幻想:“要是西方派几千维和部队来,或者干脆北约象征性插个旗,是不是能震慑俄军?”扎卢日内直接否了这个幻想。 他说得很直接——你指望这帮西方维和部队能挡住500架无人机的群袭?哪怕进驻基辅,也就是个仪式感。真打起来,得靠自个儿硬实力。这个判断很现实,也很残酷。 维和是“和平年代的幻想”,不是战场的保险单。 最重要的提醒:乌克兰不能再靠“人命”打仗了 扎卢日内提出了一个方向:必须技术突破,必须用战场科技替代“拼命”。他点名了“无人机”这一块,说俄军在吃了几次亏后,不光补了课,还能反打回来——现在能把后勤线50公里外的目标打掉,直接让乌军打前线都困难。 这已经不是谁血性强就能赢的仗了。 如果乌克兰还坚持“巷战”“寸土必争”这一套老打法,甚至还在为了一座小镇,死磕到底,那不是顽强,是自废武功。 科技,不是选项,是唯一出路。你不搞AI火控、你不搞“蜂群战术”、你不在电战、信号、后勤无人化上突围,那打到2034年,也不是危言耸听。 扎卢日内不是悲观,而是清醒 这场战争拖了三年多,从最初“基辅三日亡国论”到现在谁也不敢拍胸脯说几个月内结束。扎卢日内是少数不说空话的军人,他的话字字见血。 他不是反战,而是反低效作战;不是求和,而是要求战略清醒。 而对乌克兰来说,如果真想打赢,就要摆脱西方人眼中的“英勇符号”,自己先变成“技术强者”。不然这仗,只会越来越像一场被算法与弹药编排的灾难剧——没有赢家,只有输不起的国家。 如果乌克兰继续“靠人硬撑、靠西方画饼”,那2034年这个节点,扎卢日内可能不是在夸张,而是在说实话。 参考文献: 总司令遭窃听?乌克兰安全局称正在调查! 央视新闻 明查|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被炸身亡? 澎湃新闻
扎卢日内警告2034年:乌克兰不变,战争不止 如果说乌克兰还存有一丝“速战速决”
浅瞳
2025-07-26 20:56: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