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人口数量接近3.3亿,其中约17%是德裔美国人,这意味着大约有5600万美国人拥有德国血统。事实上,早在199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中,约有5000多万美国人宣称自己有德国血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语和英语甚至曾是北美的两种官方语言。那么,为什么即便德裔美国人占据如此庞大比例,德语却几乎消失了呢?
自17世纪起,德国大批移民涌入美国,并逐步融入当地社会。他们不仅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传统,还在某些方面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当时,德国移民的宗教信仰和教堂受到了美国社会的尊重,德裔移民的犯罪率也相对较低,因此美国人对他们抱有友善的态度。许多人认为,德裔移民最终会被同化,成为美国社会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德裔美国人确实逐渐认同自己是美国的一部分,甚至有些人认为自己与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没有任何区别。然而,毕竟这两个民族在文化、语言和习俗上存在差异,德国移民无论如何都必须面临同化或回归德国的选择。对于一些德裔家庭来说,文化隔阂仍然存在,甚至有家长限制子女与美国人交往或结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隔阂终究无法阻挡,德裔移民最终选择了在美国生根发芽,融入美国的文化生活,而不愿回到德国。
对于那些决定留在美国的德裔移民而言,逐渐接受美国的文化变得必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德裔移民已经在美国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德国的高雅艺术、先进的工业技术对美国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00年,许多德裔移民从事着啤酒酿造、面包烘焙和酒吧经营等行业,他们为美国的城市生活增添了浓厚的德国色彩。
尽管如此,随着德裔逐渐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他们的语言使用也发生了变化。德语和英语曾是两种广泛使用的语言,但随着英语逐渐成为主流语言,德裔美国人开始更频繁地使用英语。1917年之前,许多德裔学校依旧采用双语教学,但从19世纪末开始,英语已经成为这些学校的主要语言。1914年,年长的德裔美国人依然去德语教堂祈祷,但年轻一代则去参加英语礼拜。即使在学校里,老师用德语授课,学生却使用英语。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语的礼拜仪式几乎在美国各地完全停顿,德语也逐渐退出了美国人的日常生活。
战争的爆发加速了德语的衰退。由于德国在一战中的角色,许多德裔美国人常常被指责为德国的同情者,甚至遭到了起诉。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批评这些人,认为他们既是美国公民,却又对德国保持忠诚,这显然不合适。在这种情势下,不少德裔美国人选择回到德国,而那些决定留下的则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美国人的身份。许多德裔美国人被拘捕,许多人为了表明自己效忠美国,购买了政府债券。许多商业组织拒绝接纳携带德国姓氏的人,许多德裔美国人因此不得不改名,采取更加“美国化”的身份。
随着战争的结束,德裔美国人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社会地位,但他们依然面临着反德情绪的影响。在1931至1940年期间,许多德国移民来到美国,其中有些人是犹太人或反对纳粹的德国人,而美国国内的德裔社区则存在着不少支持纳粹的人。二战爆发后,德裔美国人再次成为怀疑和歧视的对象。1940年,美国政府要求30万德国人限制旅行并限制其财产所有权。在1940到1948年间,超过1万名德裔美国人被拘留。有些无辜的平民被指控为德国间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名字或家族背景。
尽管一些德裔美国人在战争中凭借其德语能力,在情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几乎都与德国的亲戚断绝了联系,以表明自己对美国的忠诚。二战后,德国人被驱逐出欧洲,前往美国避难,但他们面对的依然是强烈的反德情绪。即使是希特勒的侄子在抵达美国后,也改了自己的名字,避免任何与德国的关联。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反德情绪依然存在,德语彻底失去了作为主流语言的地位,英语成为了美国的统一语言。即使反德情绪在70年代有所平息,那些已经融入美国社会的德裔美国人,依然大多只会说英语,而不再使用德语。
如今,虽然美国依然拥有超过5600万德裔,美国说德语的人却少得可怜,仅有150万人。尤其在美国中西部,德裔美国人群体庞大,但大多数人都将自己视为美国人,不再强调自己的德国血统。无论是德裔美国人逐步被同化,还是由于战争导致的反德情绪,德语逐渐消失,都可以归结为美国的历史发展和文化选择。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德裔移民的历史也反映了美国文化同化的普遍趋势。
至今,德裔美国人在美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美国历史上曾有三位德裔总统——艾森豪威尔、胡佛和特朗普,这足以证明德裔在美国社会中的深远影响。历史学家约翰·赫尔曾认为,德裔移民是20世纪最成功的集体同化群体。在一战和二战的过程中,德裔美国人逐渐放弃了对德国的认同,完全融入了美国社会。随着战争的推进,尤其在一战期间,美国26个州曾禁止德语的使用,随着同化进程的加深,德语的使用不断减少,英语成为了美国社会的主流语言。最终,尽管德裔美国人的人数依旧庞大,但会说德语的人已经极为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