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年,丈夫刚死,46岁李清照就带着丈夫的古董嫁给张汝舟。圆房后,张汝舟忽然狠狠地掐住李清照的脖子,怒吼:“你在说什么。”刚刚还是浓情蜜意的张汝舟突然性情大变,李清照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显然慌了神。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曾经是宋代文人圈里最为人称道的佳话。 他们两人志同道合,共同投身于金石文物的收藏,过着充实而高雅的生活。 那时的日子,充满了文人墨客的风雅,生活的每个细节都弥漫着文化的香气,像是“赌书消得泼茶香”那样的浪漫情景,谁能想到这是一对夫妻真实的生活写照。 命运总是捉弄人。 1129年,赵明诚在一次赴任途中突然病逝,李清照从此孤单一人,承受着失去挚爱的痛苦。更糟糕的是,战争的阴云在不久之后就笼罩了整个国家。 金兵南下,北宋在靖康之变后灭亡,李清照的故乡和她的家园都瞬间沦陷。 面对乱世的侵袭,原本风雅富贵的生活被彻底打破。 她不得不带着自己最珍贵的15车文物南逃,经历了一段艰难而险恶的旅程。 一路上,战火连绵,兵荒马乱,四面楚歌。 李清照不仅要防备山贼的抢劫,还得提防官兵的勒索,甚至一场大火将她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吞噬。 这不仅仅是财产的损失,更是她与赵明诚多年心血的泯灭。在那动荡的年代,她拼命保卫的,是他们共同的记忆,是她无法割舍的爱与陪伴。 更令人心碎的是,作为一位寡妇,在那个时代的社会中,她几乎没有任何依靠。 理学的“节操”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丧偶的女人在社会眼中常常是“失节”的代名词。 李清照虽才情出众,然而她的选择却注定会被无数人指责和唾弃。 社会的偏见和世俗的压力让她走到了一个极为孤独的境地。 她能活下来,已经是个奇迹。 可她的生命,却不再仅仅是为了自己。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李清照的生活仿佛被深深笼罩在阴霾之中,直到她遇见了张汝舟。 张汝舟,一个出自书香门第的文人,举止得体,博学多才,他的出现仿佛是给李清照灰暗的世界带来了一丝微光。 他们因共同的文学爱好而心生默契,迅速走得很近,最终两颗心在文化与志趣的交汇中紧密结合。 可这段看似温馨的关系,却很快暴露出了不同的面貌。 张汝舟并非李清照心中理想的伴侣,他的接近,并非源于真挚的感情,而是为了图谋她的珍贵文物。李清照那收藏了大量金石文物的家,当时的价值极其昂贵,是许多人垂涎的宝贵财富。 张汝舟最初的甜言蜜语与温文尔雅掩盖了他内心的贪婪,当他发现自己无法占有这些珍宝时,他的心态发生了剧变,原本温和的面庞变得阴狠可怕,暴力的本性开始显现。 婚后的生活远没有李清照曾经幻想的幸福与宁静,反而是无尽的痛苦与折磨。张汝舟的暴力行为让李清照感到心如刀割,她在这段婚姻中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与绝望。 每一次的暴力,每一次的摧残,都让她的精神几乎崩溃,似乎看不到任何希望。 就在她几乎放弃一切的时候,生活却给了她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一个善良的家中小厮,因心生同情而向李清照透露了一个秘密:揭露张汝舟罪行的方式。 这个消息像是生命中的一线曙光,照亮了李清照心中的希望。她决定不再忍受暴虐,开始悄悄收集证据,期待着某一天能够将张汝舟的恶行公之于众,给自己和那些受害者一个公正的交代。 终于,李清照鼓起勇气,向官府揭发了张汝舟的罪行。经过一系列调查和证据搜集,张汝舟的暴行被曝光,他的种种恶行也被官方确认。法律的制裁最终降临,张汝舟受到了应得的惩罚。李清照终于挣脱了这段沉重的婚姻,恢复了她应有的自由。 摆脱了张汝舟的桎梏之后,李清照重拾生活的信心。 她细心地整理了赵明诚留下的那些珍贵的古董,仿佛每件文物都承载着丈夫对她深深的眷恋。 在整理和欣赏这些文物的间隙,她再次拿起了文笔,投身于诗文创作之中,尽情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和思绪。 信息来源: 《金石录后序》《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宋刑统·斗讼律》《李清照集校注》
1900年,慈禧问一个年轻女子:“你有丈夫了吗?”女子回答说:“太后,我已经守寡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