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听说母亲尚在人世,就带妻子回家探亲,回家后,他见

趣叭叭 2025-07-26 11:20:24

1953年,西康军区司令员刘忠,听说母亲尚在人世,就带妻子回家探亲,回家后,他见原配妻子也在,顿时大吃一惊:“你怎么还在?”

王四娣心里一咯噔,20多年熬过来的日子,天天伺候婆婆等丈夫回村,没成想等来的不是嘘寒问暖,是一句扎心的问话。

她喉咙卡住了,半句话也吐不出来,抬头一瞧,刘忠旁边站着个洋气又好看的女人,伍兰英,两人站在一块儿般配得很。

王四娣一下明白了,没吭声。婆婆陈太娣刚好从外头赶回来,门没到呢就喊开了:“四娣啊,村里人都说咱刘忠到家了,真的假的?”

刘忠眼泪刷地就下来了,跨出去迎:“娘,儿子回来了!”老太太一看儿子活蹦乱跳的,眼泪也止不住。

两人抱头哭了一阵,刘忠拉过伍兰英:“娘,这是我媳妇,伍兰英。”

老太太当场呆住,眼睛来回瞟王四娣和伍兰英,家里一下子静得吓人。

刘忠心里不好受,赶紧解释开了。

那些年打仗,谁能顾得上家啊。

早年间,刘忠是福建上杭的穷娃子,1929年参军跟着红军干革命,1930年娶了王四娣。

可刚成家没几天,他就得走,打鬼子闹得天翻地覆,家书都断掉了。

上了战场,刘忠就是个不要命的种,冲锋陷阵从不怕死,官儿一路往上升。

在抗日战场上,鬼子凶得跟狼似的,刘忠跟战友们死拼活搏,打汉奸、拼枪弹,为的就是让乡亲过好日子。

打仗归打仗,人总得有伴儿吧?他跟伍兰英认识了。

伍兰英也是个硬气的,战场上男女平等,两人一块儿拼活,伍兰英瞧见刘忠想家的愁样,心软了。

她帮着他到处打听家人,可没半点儿音讯。

年头久了,他俩走到一起,刘忠没瞒着:“我在老家娶过亲,不知人还在不。”

伍兰英听了,照样跟他成家。这么些年,王四娣一个人守着老家那破屋,伺候婆婆陈太娣,每天起早贪黑干农活,挣口饭养活自己跟老太太。

村里人都说王四娣傻:“守个死人干嘛?”她死心眼等,总觉得丈夫没丢。

1953年,新中国安稳了,刘忠当上西康司令,人手多了,组织上帮他查探老家。

听说娘在福建上杭活着,他喜得不行,带上伍兰英就奔回去。

可手下光报了娘的事,没说王四娣还在村里。一进门撞见她,刘忠傻了眼。

这背后的事儿太多了,当年红军打仗,长征、抗日、解放,刘忠跟着队伍走遍天下。

长征路上过雪山草地,多少人饿死冻死,他活下来了,靠的是股狠劲儿。

抗日战争,他拼死把鬼子赶出中国,为的是爹娘闺女有太平日子过。

可自己家呢?失联太久了,他寻思家里人早没了。伍兰英跟着他风里来雨里去,夫妻情深了这些年。

回来这一趟,王四娣成了家里的“外人”。

婆婆陈太娣见场面僵,没怪儿子一句:“打仗的汉子嘛,保国家要紧。”

老太太叨叨起这20多年过得多苦:王四娣掏空口袋买盐米,天天给老太太梳洗捶背,饭都省着给她吃。

刘忠听着,心里头酸得跟醋泡了似的。他就留了几天,任务太多,没法长呆。

走的时候,他和伍兰英都想接两人去西康过城里日子。

可老太太和王四娣摇脑袋:“土生土长的地儿,离不得。”伍兰英是个明理人,悄悄跟刘忠商量:“咱不能亏了人家,月月寄钱吧。”

打那后,汇的款子到了村里,王四娣和婆婆的日子缓过来了。

头一回,她们买了新布做衣裳,碗里有了白米饭。俩人心里头的大石放下了,老屋子还像样地修了修,安稳安分地活着。

那个年代,多少夫妻被战争分开?数都数不清。

男的打仗丢了命,女的守寡一辈子;男的再娶了,女的痴等。刘忠就是个例子,他战场上立下的军功,没人抹得去。

打日本鬼子,他带着队伍硬扛到底;解放战争,他救了多少老百姓。

没了他们这群拼命的兵,哪来今天的和平日子?咱老百姓该记住这种英雄。

话说回来,这事谁错了?谁都说不清。刘忠没变心,打仗让他身不由己;王四娣冤吗?伺候婆婆20多年,白等一场。

可伍兰英做得大方,帮人家一把。说到底,是战争把人撕开了。

要不是那些鬼子汉奸闹,刘忠一家早团圆了。现在的人活得安稳,得念着老辈们的付出。记住: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命换来的。

0 阅读:142

猜你喜欢

趣叭叭

趣叭叭

趣叭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