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轮谈判还未开场,美方已打响舆论战,赌上财政命脉逼中国让步

闲话江山 2025-07-26 12:20:10

在当前全球政治和经济形势下,虽然中美第三轮谈判的具体细节还未完全披露,但美国总统特朗普显然已经将压力进一步加大。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最近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毫不掩饰地表示,“斯德哥尔摩见,这次不拖了。”这句话的意思非常明确:特朗普的耐心已经耗尽,逼迫中国尽快做出回应,避免更多的拖延。贝森特透露,当前中美贸易谈判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且双边贸易保持了“非常良好”的状态。为了进一步推进谈判,双方官员将在下周一和周二汇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重点讨论是否延长90天关税“休战”期的事宜。

然而,这次中国并未急于回应。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被记者提问时,仅用六个字回应:“有沟通安排。”这种简洁的答复似乎在传递着一个信号:我们有自己的节奏,不会随意被对方的言辞左右。熟悉谈判套路的人都知道,前两轮的谈判分别在日内瓦和伦敦进行时,虽然美方也曾一度抢占舆论的先机,但真正进入谈判桌后,中方通常能通过一句“先解决关税延期问题”来重新掌控谈判的节奏。这次,或许情形会类似。美方急于把话语权牢牢把握住,这背后有什么样的意图?值得关注的是,这次谈判发生在特朗普设定的美日贸易协议最后期限临近的时刻。

也就是说,假如到8月1日之前美日未能达成协议,日本将面临25%的汽车关税威胁。对于中国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贸易谈判,更像是一场无法回避的“时间之战”。因为中美双方互降24%关税的暂时性协议将于8月12日到期。如果没有延续协议,那么中美双方将迅速回到一个充满高关税和高对抗的状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急于释放消息,显然是想先发制人,通过这种方式塑造出谈判的主导权。背后其实是美国财政紧张的现实。美国6月的关税收入高达272亿美元,创下了三年来的最高纪录,这笔收入对美国财政来说,简直就是“续命血浆”。

贝森特自己也坦言,特朗普计划在8月推出第二轮“对等关税”,目标是每月再增加100亿美元的关税收入。这100亿美元从哪里来呢?若中国不再购买美国商品,那么谁来填补这一空缺?因此,美方提出了所谓的“能源换和平”的策略。贝森特在CNBC节目中公开表示:中国如果减少购买俄罗斯和伊朗的石油,可以考虑从美国进口更多石油,关税问题便可以协商。这话的意思很简单:“你排除竞争对手,我就给你优惠。”然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直接回应道:“中俄和中伊之间的贸易不需要第三方插手。”这番话无疑是把球抛回了白宫,显然是在表达中国对这种地缘政治和贸易绑架模式的强烈不满。

虽然中国立场坚决,但并非单纯言辞强硬。实际上,中国手中也掌握着几张非常重要的牌。首先是稀土资源。尽管中国目前仅限制了军用级稀土的出口,但民用永磁材料仍然正常供应,五角大楼的内部报告甚至表示,如果进一步切断稀土供应,F-35战机的电机可能会出现严重问题。其次是芯片领域。虽然美国松口放行了英伟达的H20芯片出口许可,但事实上,华为最近推出的AI芯片性能已经接近世界一流,而中国在成熟制程芯片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35%。美国原本以为芯片能够成为其压制中国的“杀手锏”,但如今看似不再有效。第三是本币结算。在中俄、中伊的石油交易中,人民币和卢布正在逐渐取代美元,这对美国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它不仅失去了一部分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美元的全球霸主地位正在受到威胁。

另外,特朗普还面临着欧盟的不配合。欧盟明确表示,如果美国对其加征关税,欧盟将进行报复,但对于能源关税问题,欧盟明确表示不会支持美国。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在闭门会议中直言不讳:“欧盟为何要为华盛顿的冒险行为买单?”在发展中国家方面,金砖国家的扩员步伐也在加速,且本币结算的比例在稳步上升。这一切都表明,美国的外交孤立主义正在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愿意与美国站在同一阵线。

因此,在斯德哥尔摩的谈判桌上,中方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首先,关税延期是谈判的首要议题,其他问题可以推后讨论;其次,能源合作是市场行为,不容政治干预;最后,稀土、芯片和金融领域的议题,必须一并讨论,不接受单方面的施压。这些立场清晰且强硬,不容挑战。简而言之,特朗普的急切,源自于财政赤字的压力,而中国的沉稳,则来自于其逐渐成熟的经济和强大的谈判筹码。

这场谈判的表面是贸易,实则是国际权力博弈的缩影。在全球秩序转型的关键时刻,谁能够在这场较量中占据上风,谁将可能决定未来十年的规则,而我们这些局外人,只需耐心观察,看看谁能在关键时刻作出决策,谁就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占得先机。

0 阅读:136

猜你喜欢

闲话江山

闲话江山

江山在远方亦在脚下,用更有趣的方式了解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