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一敌兵投降后扛着一麻袋馒头离开,不久后带一个排归来 1948年12月的淮海战场,寒风卷着鹅毛大雪,把天地间的一切都染成了白色,国民党军85师255团的副班长郭占山,缩在冰冷的地堡里,肚子饿得咕咕直叫,眼前阵阵发黑,他已经三天没正经吃过东西了,怀里揣着的半块冻硬的窝头,早就被他啃得干干净净,连碎屑都没剩下。 地堡里的其他士兵也好不到哪去,一个个面黄肌瘦,眼神呆滞,有的靠着墙壁打盹,有的望着外面的大雪发呆,谁都没心思说话,空气中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他们都是被强征来的壮丁,本想着能混口饭吃,可没想到来到这前线,连顿饱饭都成了奢望,军官们克扣军饷、倒卖物资,把士兵们的口粮都中饱私囊,自己却大鱼大肉,日子过得滋润。 郭占山是河南叶县人,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出来当兵前,他答应过老婆,等打完仗就回去好好过日子,可现在这光景,能不能活着回去都是个未知数。 他听几个偷偷跑过来投诚的老乡说,解放军那边不一样,不仅管饱饭,还优待俘虏,对老百姓也好,家乡那边已经开始分田地了,这些话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慢慢发了芽。 “不能就这么耗着,得为自己和弟兄们找条活路。”郭占山心里暗暗打定主意。 当天夜里,他找了块白被单披在身上,又用一块白布做了面小白旗,攥在手里,趁着夜色和大雪的掩护,他像个移动的雪堆,慢慢朝着解放军阵地挪去。 离解放军阵地越来越近,他隐约看到战壕里有哨兵在巡逻,他赶紧挥动手里的小白旗,大声喊着:“别开枪,我是来投诚的!” 哨兵听到动静,立刻警惕起来,很快就有几个解放军战士围了过来,郭占山把白被单掀开,举起双手,说明自己的来意,战士们把他带到指导员刘学轩面前。 刘学轩看着眼前这个面黄肌瘦、冻得瑟瑟发抖的国民党士兵,心里涌上一股同情,他让人给郭占山端来一碗热粥和几个馒头。郭占山接过食物,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差点没被噎着。 等郭占山缓过劲来,刘学轩才问起他的情况,郭占山把自己部队里的困境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还说很多弟兄都想投诚,就是怕被欺负,他恳求道:“指导员,能不能给我点馒头,我回去劝劝弟兄们,让他们也过来。” 刘学轩想了想,觉得这是争取更多国民党士兵的好机会,便让人装了一麻袋馒头,交给郭占山:“我们解放军说话算数,只要真心投诚,一律优待,你回去告诉弟兄们,过来吧,有饭吃,有活路。” 郭占山抱着沉甸甸的麻袋,心里又暖又激动,他对着刘学轩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披着白被单,消失在茫茫雪夜中。 回到自己的阵地,郭占山把馒头分给了几个相熟的弟兄,大家吃着热乎乎的馒头,听郭占山一说解放军的好,都动了心。 可他们的排长是个死硬分子,坚决不同意投诚,还骂郭占山是叛徒,没办法,郭占山和弟兄们只好趁着夜色,把那个排长捆了起来,然后带着二十多个愿意投诚的士兵,再次朝着解放军阵地走去。 见到郭占山真的带着人回来,刘学轩很高兴,热情地接待了他们,郭占山和弟兄们换上了解放军的军装,心里别提多踏实了。 接下来的战斗中,郭占山因为熟悉国民党军的战术和阵地布置,发挥了大作用,有一次,解放军进攻一个高地,被敌人的火力压制得抬不起头。 郭占山自告奋勇,带着几个战士绕到敌人侧翼,利用自己对地形的熟悉,炸毁了敌人的机枪碉堡,为大部队打开了进攻通道。 还有一次,敌人出动了坦克,解放军战士们没见过这玩意儿,一时有些慌乱。 郭占山以前在国民党军里见过坦克的厉害,也知道它的弱点,他大声喊道:“坦克里的人怕火,用手榴弹炸履带!”战士们按照他说的做,果然把坦克打瘫了。 身边的解放军战士们都很佩服郭占山,说他虽然以前是国民党兵,但现在比谁都像个真正的解放军战士,郭占山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他觉得自己选对了路。 战斗胜利后,郭占山因为作战英勇,被评为战斗英雄,还入了党,当他戴上鲜红的党徽时,激动得热泪盈眶。他想起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心里暗暗说:“等全国解放了,就回去好好过日子,让你们也过上好日子。” 在淮海战役中,像郭占山这样从国民党军投诚过来的士兵还有很多,他们之所以愿意加入解放军,不仅仅是因为能吃饱饭,更重要的是他们看到了解放军是真心为老百姓打仗的,跟着解放军有盼头。 就像之前莱芜战役里,也有不少国民党士兵因为受不了部队里的压迫,纷纷投诚到解放军这边,后来都成了英勇的战士,这说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国民党军队失去了士兵的心,也失去了老百姓的心,失败是必然的。
淮海战役,一敌兵投降后扛着一麻袋馒头离开,不久后带一个排归来 1948年12月的
墨魂
2025-07-26 11:50:2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