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友三是傅作义手下的骑兵师师长,他追随傅作义投诚起义,我军依然让他当骑兵师师长,但是仅过了一年,他就被抓到北京枪毙,这是怎么回事呢? 鄂友三这个人,命运跌宕,经历复杂,他曾是国民党的骑兵将领,黄埔军校出身,骑术精湛,作战凶猛,最终却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后被枪决,他的一生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历史的草原上狂奔,最后却撞上了时代的铁墙。 他出生在内蒙古包头的一个贫寒农家,幼年时期父母双亡,被送进了由瑞典传教士开办的孤儿院,因为被收养,他改姓“鄂”,算是从头再来,他从小就性格倔强,不服输,后来考进了南京黄埔军校第九期,选的是骑兵科,在那个讲究冲锋陷阵的年代,骑兵地位很高,他不仅成绩优秀,还因为骑术出众被留校任教,担任区队长和助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没有选择在南京做教官,而是回到了绥远,投奔傅作义,傅作义是当时西北地区的重要军事人物,善于用人,也不太讲究出身,鄂友三在这里找到了机会,他作战勇猛,善于指挥机动战,参加过多次与日军作战的战斗,战功累累,被提拔为骑兵部队的师长,他的部队被整编为“游击骑兵第四师”,在草原上来去如风,是傅作义手下的主力之一。 不过鄂友三的部队纪律一直不好,他习惯用旧军阀那一套管理军队,打仗勇,日常却乱,他的部队经常劫掠百姓、抢夺物资,甚至强抢民女,在民间,他的名声并不好,老百姓给他起外号叫“鄂毛驴”,传言中他一进村庄就横冲直撞,搞得人心惶惶,他对共产党也极为敌视,曾提出“反共第一,抗日第二”的口号,在抗战中,他不止一次袭击八路军,尤其是活跃在绥远的大青山支队,他抓到共产党人或八路军战士,往往不作审问就严刑拷打,甚至直接处决。 一次,他亲自下令枪杀了大青山支队的政治部主任彭德大,这件事引发了八路军的强烈反击,战斗中,鄂友三被俘,但在押送途中趁人不备跳崖逃脱,侥幸活命,这之后,他虽然不再轻易挑衅八路军,但对共产党依然抱有敌意。 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爆发,鄂友三再次成为傅作义的重要力量,他带领骑兵部队参与了多次对解放军的作战,在冀中地区的偷袭尤其恶劣,他的部队不仅杀害了解放军战士,烧毁了仓库、粮食和工厂,还抢走了大量粮食物资,甚至连解放区军区为毛主席准备的卧室也被他砸了个稀烂,最后还留下一封信,讥讽共产党“铜墙铁壁”不堪一击,这次行动引发了解放区的严重震怒,毛主席也因此批评了相关负责人。 可到了1949年,形势急转直下,傅作义在北平和平解放后选择起义,接受了中共中央的安排,鄂友三虽然一开始反对,但形势所逼,他最终也在起义通电上签字,他的骑兵部队被整编为解放军绥远骑兵第四师,他本人也继续担任师长。 解放军对起义将领采取宽大政策,没有追究过去的恩怨,而是派出政治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转变立场,鄂友三表面服从,但内心并不认同,他的部队纪律松散,很多旧部依然故我,抢粮、打人、强买强卖的事情时有发生,军区多次点名批评,他表面答应整顿,私下却提拔肇事者,甚至包庇他们。 到了1950年,情况开始恶化,他的一个排长因调戏妇女被政委批评并关禁闭,这名排长出禁闭后枪杀了干部陈家林,随后逃跑,虽然被战士抓了回来,鄂友三还是对处理方式颇有不满,他开始担心自己也会被清算,此时,另一名起义将领刘万春也对新政权不满,两人私下密谋反叛。 鄂友三指使亲信毕宝煦等人策划刺杀政委,并试图掩盖真相,行动失败后,毕宝煦等人竟然残忍杀害了17名军政干部,随后逃亡,这起事件震动了整个华北军区,军区迅速展开调查,并最终查明鄂友三就是幕后主使。 案情一出,再无回旋余地,鄂友三被逮捕,接受军事法庭审判,傅作义虽然曾为旧部说情,但面对铁证如山也无可奈何,1950年1月26日,鄂友三被押往北京,在旧日绥远跑马场被执行枪决,他穿着旧军装,神情严峻,没有得到宽恕。 他的部队随后被彻底整编,大部分士兵接受思想改造,重新编入正规建制,一些顽固分子则被清除出队伍,曾经号称“草原铁骑”的部队,最终成为解放军正规的一部分。 鄂友三的结局令人唏嘘,他曾是抗战英雄,也有一定的军事才能,若能真心归顺,也许会有一番作为,但他始终无法摆脱旧军阀的思维方式,不能接受纪律严明的新秩序,他以为起义就是护身符,可以继续按老路子走下去,结果却在新中国的铁纪之下暴露了原形。 傅作义、董其武等人都选择了适应变局,积极配合国家建设,最终赢得了历史的宽容,而鄂友三却一步步把自己推向绝路,他不是输在枪口下,而是输在自己不肯转变的心态里,在时代的潮流中,他成了一个无法转身的旧人,被历史无情地淘汰。
鄂友三是傅作义手下的骑兵师师长,他追随傅作义投诚起义,我军依然让他当骑兵师师长,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吖
2025-07-26 11:47:57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