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宰相王铎,携带家眷300多人告老还乡中途被强盗截杀,无1人生还。谁也想不到,劫杀的策划者,竟是一个著名天才诗人。 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年)春末,宰相王铎罢官获准,以检校司徒、同平章事的尊荣身份告老还乡。王铎携家眷及仆从三百余人,车马辎重绵延不绝,自长安启程,取道汴州,欲归河北故里。此时距黄巢之乱平定不过数年,中原疮痍未复,藩镇割据如虎狼环伺,朝廷法令早已如同废纸。王铎虽位极人臣,在如此乱世中行路,亦如履薄冰。 行至郑州地界,王铎一行忽闻前路有强藩秦宗权部将孙儒肆虐,只得仓促改道,折向魏博军节度使乐彦祯所控之境。乐彦祯驻节魏州(今河北大名),王铎与之曾有故旧之谊,料想可保无虞。他遣人星夜驰书魏州,备述借道之意。然此一纸书信,却落入了乐彦祯帐下一位幕僚之手,此人名唤李山甫。 李山甫,咸通年间进士及第,诗名卓著于晚唐文坛,其笔下辞藻华美,才情横溢,世人常将其与温庭筠、韦庄并提。然其性情孤峭,恃才傲物,功名之心炽烈如火。早年赴长安科考时,他曾满怀热望谒见当时身居宰辅、手握取士重权的王铎,希冀得一言推引。不意王铎以其性情狷介、言辞过于锋芒毕露,竟未予丝毫青眼。李山甫科场亦因此屡屡失意,多年蹭蹬于下僚,其心中积郁的怨毒,早已如深潭寒冰。如今,王铎落魄投书竟辗转至其案头,昔日高高在上的宰相竟落到了自己手中——李山甫枯坐灯下,眼中寒光闪烁,嘴角却浮起一丝冰凉的笑意。 他立即谒见乐彦祯之子、掌魏博实权的乐从训,巧言进谗:“王铎此来,绝非单纯借道。其乃朝廷三公,名望素著,今落魄携巨资辎重而来,河北诸镇,谁不觊觎?彼若至魏博,必引四方强藩争相染指,我魏博恐成众矢之的,祸端旋踵即至!况其昔日为相,于魏博亦无尺寸恩义,何苦引火烧身?不如……”李山甫压低声音,面笼杀机,“……使其人其财,永绝于道途,神鬼不觉。既可除一隐患,亦可获其厚资以养军!” 乐从训年少贪暴,闻听此言,顿觉正中下怀,遂默然颔首。 李山甫阴鸷更甚,深知乐氏父子兵力有限,恐难一举尽灭王铎数百之众,又恐走漏风声。他目光一转,竟将毒计投向了正肆虐陈、蔡一带的枭雄秦宗权。秦宗权凶名震动天下,其部将孙儒尤为嗜杀。李山甫再献毒计于乐从训:“何不借孙儒之刀?遣人密告孙儒,言王铎携朝廷重宝与家财巨万,正途经贵军侧翼。以孙儒之贪暴,必如饿虎扑食。” 乐从训依计而行,密使果然迅疾奔赴孙儒营中。 孙儒闻报,果然大喜过望。王铎一行尚在茫然前行,浑然不觉一张由李山甫亲手编织、借乐氏父子之口传递、假孙儒凶刀执行的巨网已然罩下。光启三年四月初,王铎一行抵达魏州西南之永济县境。乐从训虚情假意,率兵“护送”一段,以示地主之谊。然行至一处名为“高鸡泊”的荒野,此地芦苇丛生,水道纵横,古来便是强梁出没之所。乐从训人马忽借故止步不前,王铎只得继续前行。未出数里,前方尘头大起,杀声震天,孙儒所率如狼似虎的精锐骑兵如潮水般汹涌扑来!王铎家兵虽奋力抵抗,但猝不及防,兼之众寡悬殊,转瞬即被冲垮。 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一代名相王铎及其随行子侄、家眷、仆从三百余口,无论贵贱老幼,尽数惨遭屠戮,伏尸数十里。数十年积累的珍奇财物,顷刻间被劫掠一空。高鸡泊的春风里,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唯余惊鸟哀鸣,掠过染血的芦苇。 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幕后主使李山甫,此时正安然坐于魏州城内。闻听王铎一门尽灭,他或许执笔写下了新句。这位曾以锦绣诗篇倾倒士林的才子,其胸中块垒与刻骨怨毒,终以数百条无辜性命作了祭奠。其诗名愈盛,而此番借刀杀人的阴毒,亦如墨汁滴入清水,在史册间晕染开来,成为其文采风流背后一道永远无法洗刷的污痕。 王铎之死,如一块巨石投入浑浊的晚唐乱局深潭,涟漪所及,令天下侧目。朝廷闻讯震悼,却连象征性的追责亦无能为力。魏博乐氏父子与秦宗权部将孙儒,皆成实际受益者。李山甫亦因“献策有功”,在乐从训处愈发得意。然其机关算尽,终难逃乱世反噬。未过数年,魏博内乱,乐从训身死,李山甫亦不知所终,或死于乱军,或湮没于草莽,其最终结局,竟成晚唐烟云中一个模糊的注脚。 高鸡泊的血腥,很快被新的杀伐声掩盖。王铎灭门惨案,赤裸裸昭示着唐末纲纪彻底崩坏——藩镇视朝廷命官如草芥,士子文人亦可将诗笔化为屠刀。当庙堂威仪尽丧,斯文亦难再维系那脆弱的体面,功名路上失意者的怨毒,竟能如此轻易地酿成滔天血祸。诗客笔下纵有千般风月,一旦胸中戾气决堤,亦足使膏野染赤。这,便是末世法则狰狞的一角。唐朝历史讨论
唐末宰相王铎,携带家眷300多人告老还乡中途被强盗截杀,无1人生还。谁也想不到,
海冬谈文
2025-07-26 08:13:33
0
阅读:967
6689
口蜜腹剑,语言之剑。
寸土不让
晚唐时,朝政被世族控制,朝庭大臣大多岀身世族,王铎也是岀身世族,所以对寒门出身的李山甫百般刁难,不许他岀仕朝庭。在这种情况下,寒门出身的人才,为了当官,就只有投奔了朝庭的对头,藩镇。而被这些世族轻视的寒门士子,在藩镇当权后,然后想方设法的报复这些朝廷的世族大臣,最后,灭亡唐朝的朱温,也同样是在寒门出身的心腹谋士建议下,发动了“白马驿之祸”,屠杀了三十多个世族出身的大臣,并诛其族。自此,从东汉绵廷至大唐的千年世家大族,和唐朝一起步入了灭亡。寒门士子所代表的士大夫阶级,才逐渐崭露头角,到宋朝时,士大夫已经可以和君王共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