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李赤然少将恢复名誉,回南京军区索要工资,空军司令员不满:老家伙平反了还不满足,算什么待遇问题的账。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9年秋天,南京军区的人事部门迎来了一个不寻常的来访者,65岁的李赤然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手里拿着一份工资核算单,他的神情很平静,步伐却坚定,没人知道,他为这一天,已经默默等待了十三年。 他的工资从1966年起就被扣发了,那年,他因为坚持己见,在空军党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不同意见,不久后被调离原职务,级别被降,生活待遇骤然下降,他被下放到西安郊区的一个农场劳动,每月生活费仅三十元,从将军到农场工人,他没有一句怨言,但在心里,他始终记着这笔账,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一个说法。 李赤然1914年出生在陕西安定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里靠几亩薄田度日,小时候常常吃不饱饭,他的父母节衣缩食,把他送进私塾读书,当时村里能识字的人不多,他算是早早开了眼界,1925年,“五卅运动”的消息传到陕北,他开始关注外面的世界,也渐渐明白了什么是压迫和抗争。 到了1929年,他已经参加了共青团,两年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他干劲十足,党组织安排他从事地下工作,他就混入敌人内部收集情报,他胆子大,心思细,多次在危险中脱身,为党提供了不少重要信息,后来他被送到绥德师范学校,一边学习,一边秘密发展党员,把学校变成了一个小型的革命据点。 1933年,他在街头张贴标语时被敌人抓捕,敌人对他严刑拷打,甚至用铁钉钉进他的腿骨,他的腿从那以后落下了病根,一生都要靠拐杖行走,但他咬牙挺住了,始终没有泄露任何组织情报,后来党组织设法把他救了出来,他刚出狱没多久就投入了红军,担任连指导员。 在红军队伍中,他非常受欢迎,他不光打仗勇,还懂政治工作,能够团结战士,他参与了直罗镇、山城堡等战役,每一次都冲在前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调到八路军,担任旅政治委员,带领部队在晋察冀地区开展游击战,他善于谋划,几次伏击都打得漂亮,缴获了不少日军装备。 解放战争期间,他的职务不断上升,在陕甘宁、晋绥等地指挥作战,他参与了宜川、西府、扶眉、兰州等关键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实实在在的功劳,1955年,全军首次授衔,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其实以他的资历,完全可以评为中将,但他主动提出按少将授衔,他觉得等级无所谓,重要的是继续为国家干实事。 新中国成立后,李赤然选择从陆军转入空军,他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后来又被派往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他每天学习到深夜,不断钻研空军训练建设的问题,回国后,他提出“地面苦练,空中精飞”的训练方法,强调飞行员必须先在地面反复训练才能安全上天,这一理念在后来显著降低了飞行事故率,被空军内部广泛推广。 1966年,他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不同意见,认为过度增加飞行时间不切实际,反而会增加风险,这番话虽然在专业上有理,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却被视为“保守思想”,不久之后,他被调离岗位,级别被降,工作也被边缘化,最终,他被安排到西安郊外的一个农场劳动改造。 八年间,他和家人靠着每月三十元生活费勉强度日,日子很难,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老战友贺吉祥经常寄来粮票,李志民也隔三差五送来粮食,他把这些帮助都一一记在小本子上,写得清清楚楚,那本小账本成了他心里的另一份“工资单”。 1979年,随着拨乱反正的逐步推进,他终于被平反,文件到手的那天,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马上到财务科查账,他仔细核对自己在农场期间每个月的工资差额,一笔笔算下来,总共被扣了将近两万六千元。 南京军区最初只愿补发一万二,说是因为档案不全,李赤然不服,他找出了自己手写的工资记录、干部调令、农场劳动证明,逐项说明,他还把当年帮助过他的战友名单列出来,说明哪些物资是借的,哪些是救助,他说这笔钱不是给他用的,而是要还情债。 事情几经周折,最终在中央军委的一次会议上得到了批复,按照大军区副职的标准补发一万八千元,这笔钱到账的第二天,他就开始写信、打电报,把钱分批寄给当年帮过他的人,他给贺吉祥寄了粮票钱,给李志民寄了米面钱,还捐出一部分给家乡的学校,剩下的钱,他几乎没留什么。 他的事迹在那几年被不少人知道,但他从不主动张扬,离休后,他搬回南京,在家里过着简朴的生活,他经常去学校、部队讲课,讲战争年代的故事,讲革命信仰的意义,他还参与了南京航空展览馆的筹建,为许多单位担任顾问,空闲时,他喜欢读书写字,把从苏联学来的笔记翻来覆去整理,他的屋里堆着笔记本和资料,像个老学者。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疾风知劲草严霜识磐松—纪念李赤然将军诞辰100周年
1979年李赤然少将恢复名誉,回南京军区索要工资,空军司令员不满:老家伙平反了还
一桐评这个去
2025-07-25 18:14: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