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国家以为中国怕打仗,便给中国贴上软弱的标签,乱评估乱猜测,其实他们根本不懂中国。中国从来就不怕打仗,而是不希望百姓过苦日子,打仗没有赢家,伤害的只有百姓。如果中国好战,那根本就没有今天百姓的幸福生活!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中明确宣示防御性国防政策。这种选择根植于历史记忆——近代百年屈辱中,中国人民饱受战火蹂躏,深知和平来之不易。 如今的中国,坚定不移走在和平发展道路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进程。 然而,和平理念绝非软弱可欺的代名词。中国国防现代化进程始终蹄疾步稳:福建舰搭载的电磁弹射技术已实现突破,歼-35隐形舰载机批量列装,标志着中国海军远洋作战能力跃上新台阶。 2024年国防预算增至1.69万亿元,重点投向科技强军与实战化训练,军队装备储备量位居世界第二,仅退役歼-6战机就达3000余架,可随时改装为无人机群投入作战。 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力,正是对“中国软弱论”最有力的驳斥。 抗美援朝战争中,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以血肉之躯铸就钢铁长城,迫使对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如今,中国国防能力已非昔比:东风系列导弹可覆盖全球战略目标,1130近防炮系统每分钟射速达4000发,10艘055型驱逐舰组成的舰队足以应对任何海上挑衅。 而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也始终倡导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例如,中越陆军首次联合执勤训练,聚焦边境安全合作,为区域稳定树立典范。这种“以和为贵”的外交实践,与某些国家动辄挥舞制裁大棒形成鲜明对比。 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和平需要实力守护——当亚丁湾护航编队为6000余艘中外船舶保驾护航时,当中国在南海岛礁部署防御力量时,展现的正是“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底气。 今日之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高铁里程占全球七成,5G基站数量超过其他国家总和。这种发展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长期稳定的和平环境。 中国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主权的盾牌,而非对外扩张的利刃。那些将克制视为软弱的误判,终将在现代化国防体系面前撞得粉碎。 历史早已证明,任何低估中国决心的行径,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柬埔寨军人打仗太不严肃,吃个饭还要仪式感,这哪是打仗,分明就像出去野炊,个个都是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