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脸吗?美媒突然将债务矛盾对准了中国,并公开放话,昭告全球:“如果中国不偿还100多年前的债务,美国也将不承认欠中国的钱。”言外之意,就是想赖账! 最近,美国媒体的一番操作让国际舆论大跌眼镜。《国会山报》等美媒突然翻出 100 多年前的旧账,宣称中国必须偿还清政府 1911 年发行的 “湖广铁路债券” 本息,总额高达 1.6 万亿美元,否则美国将拒绝承认欠中国的 8600 亿美元国债。 这种逻辑荒诞的言论,不仅暴露了某些势力转移国内矛盾的意图,更撕开了美式 “契约精神” 的虚伪面纱。 这场闹剧的核心是一张 1911 年的债券。当时清政府为修建铁路向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借款 600 万英镑,按汇率折算约合 3000 万美元。这笔债务本应在 1951 年到期,但新中国成立后明确表示不继承旧政权的 “恶债”这种债务不仅用于维护腐朽统治,还附带铁路主权让渡等不平等条款,完全符合国际法中 “恶债不予继承” 的原则。 更讽刺的是,美国法院早在 1987 年就因 “主权豁免” 原则驳回了相关诉讼,里根政府当年还通过法案给予中国 “国际豁免”,相当于默认这笔债务已失效。 如今美媒将 600 万英镑 “滚雪球” 成 1.6 万亿美元,其计算方式堪称魔幻。所谓的复利和通胀调整,本质上是将历史债务置于当代金融规则下重新定价,既无视 1949 年后中国政权更迭的事实,也违背了国际金融惯例。 例如,1911 年的 600 万英镑按购买力折算,约相当于现在的 5 亿英镑,但美媒却通过叠加百年复利,生生造出一个天文数字。这种 “利滚利” 的算法,连美国本土经济学家都批评为 “数学游戏”,因为债券本身早已过了法定追诉期,且中国从未承认其合法性。 更深层的动机,是美国试图转嫁自身债务危机。截至 2025 年 1 月,美国联邦债务已突破 36 万亿美元,占 GDP 的 124%,仅利息支出就超过 1.17 万亿美元,相当于全年军费的 1.32 倍。在这种背景下,美媒炒作 “中国欠债”,实质是为赖账寻找借口。 正如穆迪分析公司警告的,美国若债务违约,将导致 15 万亿美元家庭财富蒸发、600 万人失业。为缓解压力,美国政客不惜破坏国际金融秩序,试图用百年前的 “历史糊涂账” 抵消今天的真实债务,这种行为被《纽约时报》称为 “信用坍塌的信号”。 中国的应对策略清晰而坚定。一方面,中国持续减持美债,2025 年 2 月持仓降至 7590 亿美元,为 2009 年以来最低水平,同时增持黄金等硬通资产,仅 2024 年第四季度就新增黄金储备 15.24 吨。另一方面,中国通过 “债券通”“互换通” 等机制扩大金融开放,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国债规模从 2019 年的 1.31 万亿元增至 2024 年末的 2.06 万亿元,占比达 49.5%。 这种 “去美元化” 策略,既是对金融风险的防控,也是对美式霸权的有力回应。 田纳西州众议员马克・格林等政客炒作债务议题,背后是右翼智库和保守媒体的推波助澜。他们试图将民众对高通胀、银行破产的不满引向中国,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是本国机构和个人,占比超过 68%。这种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的行为,最终只会损害美元信用。正如摩根大通指出的,一旦国债违约,“美国国家信用将在未来 100 年都无法恢复”。 历史终将证明,试图用百年前的旧账绑架现代国家关系,不过是一场徒劳的政治表演。中国外交部早已明确表态:“中国政府依法不承担前朝政府的债务,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法律原则。” 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任何违背契约精神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当美国政客沉迷于 “债务游戏” 时,中国正通过多元化的金融布局,为全球经济稳定注入信心,这种格局的变化,或许比任何历史旧账都更值得关注。
美联储不傻,没有收割到中国这块肥肉,就是坚持不降息。都七月份了,这是要自己作死,
【6评论】【27点赞】
董叶和董根
八国联军抢中国的一并归还,同时造成中国的损失也一并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