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24小时里,特朗普连签三国贸易协议:菲律宾、印尼、日本,一路拿下,火力全开

聪明冰淇淋 2025-07-25 15:30:05

在不到24小时里,特朗普连签三国贸易协议:菲律宾、印尼、日本,一路拿下,火力全开。

这种频率、这种速度,不像是临时起意,更像是他早就准备好的计划,按部就班,节奏精准,等的就是这个时机。

第一个是菲律宾。

刚还在白宫见面,马上就说“谈成了”:美国对菲律宾出口产品统一征收19%关税,而菲律宾对美全面取消关税。

看起来好像“双赢”,但谁占便宜一看就知道——美方只是象征性降了点,菲方却是全面放开。

马科斯亲自飞过去谈判,谈成这一个价格,说白了,就是被狠狠“拿捏”了。

更尴尬的是,马科斯为了讨好特朗普几乎把所有政治资本都押上去了。

民调下滑、国内经济问题一大堆,赌上“总统面子”换来的只是一个“19%”的安慰奖,还不如留在马尼拉安稳点。

接下来是印尼。

协议内容直接看傻了眼:美国对印尼征收19%的关税,印尼对美工业、科技、农产品开放99%的市场壁垒,简直就是全面投降。

更夸张的是,印尼还要签署几百亿美元的波音飞机、美国农产品和能源采购协议,还要给美供应关键矿产资源——尤其是镍。

这玩意儿,美国新能源产业和军工高端合金都靠它。

原本美国在这方面对中国依赖很深,现在特朗普绕道印尼动手,明显是想掏空中方在关键资源上的控制力。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刚上任,财政紧张,急需外资支持,特朗普一张协议下去,不但绑住印尼资源,还趁机让美资进来,顺便打了场外交胜仗。

最后一张牌,是日本。

这张最有分量,但也是最讽刺的一张。

本来日本态度很强硬。

关税谈不拢,日本政府从首相石破茂到各个部门负责人轮番发声,摆出“绝不让步”的姿态。

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光是谈判就跑了七趟,嘴上说得凶,但结果呢?

7月22日,特朗普亲自宣布:美国与日本达成协议,关税降到15%,日本向美投资5500亿美元,美国拿走90%的利润,还附赠市场开放——汽车、卡车、大米统统打包送出。

日方为什么突然软了?

原因很简单。

7月21日,日本第27届参议院选举惨败,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联盟没拿到半数席位,1955年以来头一次两院都变成“少数派”,石破茂首相面临直接下台危机。

这个时候,特朗普抛出一个能“扭转局势”的协议,日本哪还有谈判空间?

妥协,不是策略,是被动应对。

也正是这三张牌同时落地,特朗普突然放出话:“不久将访华”,地点时间“很快会定”。

还顺口提了一句,“很多国家都在邀请我访问”。

这话不只是给中国听的,是给全世界听的。

他要表达的不是“我受欢迎”,而是“我有选择”——你中国不是非我不可。

这,就是特朗普一贯的谈判手法:先在外围制造声势,营造“全球围着我转”的氛围,再来谈“中美”之间的事。

中国越不动,他越加码;一旦出现动摇迹象,他立马开价。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谈判时,他玩过一次,这回,不过是重演老套路。

只不过,这次更狠:菲律宾、印尼、日本,一左一右,一远一近,东南亚资源链、日本制造业、南海局势——全牵进来了。

特别是在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型的当下,特朗普这一系列操作本质上是对RCEP的精准打击。

他在用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方式重建一张以美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安全圈”,排他性协议、资源绑定、市场让利,全是为了削弱中国多年构建的贸易版图。

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核心。

表面上是三份协议,背后是对区域主导权的重新定义。

如果这些协议扩散成链条,中国这些年辛苦搭建的合作机制,哪怕不崩,也会变形。

东盟内部如果倾斜,美国就会有话语权,中国就被迫“选边站”。

但问题在于——特朗普能一张张出牌,中国就不能一剑封喉?

中国这几年见多了这套玩法:制造紧张、拉帮结派、逼人选边。

但每一次都顶住了。

一手是反制,一手是稳定,原则很简单:不怕吵,不惧压,但不陪玩。

马科斯的表忠心、印尼的资金焦虑、日本的政治算计,特朗普统统拿来当作谈判筹码,但别忘了,中国不是这些国家。

一个对美顺差几千亿的经济体,不是一个用镍矿换军售的资源国,也不是靠一场选举续命的二流盟友。

中美谈判该谈就谈,不谈也能过;关税可以施压,但别想逼出妥协;周边可以挑动,但不会被牵着鼻子走。

特朗普这轮牌打得急、打得狠,看似步步紧逼,其实已经暴露了底牌:他没时间了。

他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堆出谈判优势,因为他知道,中方不会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给出任何让步。

他急,中国不急。

他出牌,中国看牌。

这局博弈,不是谁话多谁赢,而是谁先露怯,谁就先崩。

而现在,谁在叫喊,谁在访国,谁又在“急吼吼”地签协议,一目了然。

0 阅读:4

猜你喜欢

聪明冰淇淋

聪明冰淇淋

聪明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