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重磅指控,由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发出:他断言,所谓特朗普总统“通俄”的说法从未真实存在,而是一场弥天大谎。
蓬佩奥更将矛头直指美国情报部门,痛斥其为这场“骗局”被政治化,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信任遭遇毁灭性打击。
美国政坛的老旧戏码“通俄门”,最近又有了新剧情。
前国务卿蓬佩奥的一番话,直接捅破了那层窗户纸:“特朗普与俄罗斯‘勾结’的说法一直是错的,我们的情报部门为这一骗局被政治化,极大地损害了公众信任。”
这不只是为旧事翻案,更像是一场揭露的开始,指向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当一个国家的信任基石被反复动摇,信息可以被随意操弄,那只“冷战幽灵”又迟迟不肯散去时,这个社会将滑向何方?
蓬佩奥的表态很直接。
他认为,所谓特朗普“通俄”从头到尾就是个谎言,而美国自己的情报机构,反倒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最终赔上的是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可就在他为特朗普辩护的同时,针对美国政界高层的“通俄”指控,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前主任特雷弗顿,身为情报界元老,公然将特朗普称作“或许收受钱财的俄罗斯特务”。
这样的措辞,出自这样身份的人之口,相当罕见。
,吊诡的是,“俄罗斯特务”这个标签在美国政坛内部,几乎成了一件趁手的武器,谁都可以拿来攻击对手。
就连常年被指“通俄”的特朗普本人,也曾将这一“罪名”甩给一位俄罗斯籍分析师,由此可见“通俄”这一说法的泛滥程度。
这种“言必称俄罗斯”的习惯,并非空穴来风。
有分析指出,美国情报界的许多高官,职业生涯起步于冷战,毕生所学就是对付苏联。
于是,每当需要一个“假想敌”之际,俄罗斯就成了最为自然的选项。
加上许多美国民众对美苏对抗的记忆依然深刻,“通俄”的指控极具冲击力,自然也就成了两党屡试不爽的政治武器。
不过,在这种指控的怪圈背后,却暴露了美国政治精英一个难以自洽的矛盾。
共和党与民主党皆热衷指责对方“勾结俄罗斯”,转瞬之间,又会批判对方“固守冷战思维”。
这种双重标准,着实让人费解。
更有甚者,亲民主党的一派还曾抛出“抹黑中国就是在替俄罗斯开脱”的逻辑,听起来莫名其妙。
这让外界感觉,美国政客似乎总要给自己找一个敌人,否则就浑身难受,这种深植于骨子里的“冷战思维”,恐怕是难以治愈了。
这番陈年旧账之所以被翻出来,也与当下的一场激烈对决脱不开关系。
近期,一位现任情报高官爆料,解密文件暗示,2016年大选后,奥巴马政府内部有人曾指使情报机构去搜集乃至“制造”证据,以证明特朗普与俄罗斯存在不正当关系。
矛头虽未直指奥巴马本人,但其指向性不言而喻。
特朗普也没闲着,他随即在网上发布了一段由AI合成的“假新闻”视频,画面中奥巴马身穿囚服被捕。
视频还搭配了讽刺性的音乐,并且剪辑了奥巴马等人过去诸如“无人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言论片段。
特朗普的潜台词很清楚:当年你们想用“叛国”的罪名抓我,现在看看谁才应该进去?
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蓬佩奥站了出来。
他曾是特朗普任内的国务卿,但2021年初国会山事件后,因公开批评而与特朗普关系转冷。
如今,他在特朗普与奥巴马阵营激烈互掐时,高调为“通俄门”翻案,显然是想向老东家“表忠心”,试图修复关系,重回权力核心圈。
这一轮又一轮的指控与反指控,让许多美国民众感到厌倦和困惑。
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有网民激动地留言“特朗普在努力证明他是个共产党间谍!”
,马上就有人反驳:“如果他是‘共产党间谍’,怎么会用指控中国来给俄罗斯打掩护?
中国才是共产党国家,俄罗斯早就是资本主义了。”
这种混乱的逻辑,恰恰反映了公众认知的模糊。
更有意思的是,如今痛斥对手“冷战思维”的民主党,在2012年也曾扮演过同样的角色。
当时,拜登就曾批评共和党对手罗姆尼“老抱着冷战思维不放”,没想到多年以后,他们自己也活成了当年批评的样子。
两党互相攻讦,真相愈发扑朔迷离,老百姓又该相信谁?
每一次翻旧账,每一次利用信任危机,甚至每一次将新技术当作武器,消耗的都不只是对手的声誉,更是整个国家的共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