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汤加的6个15岁男孩因为觉得上课太无聊,就偷了一艘破船想出海冒险,结果船被风浪吹离航线,他们漂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整整待了15个月,等被发现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们已经没命了,可这群少年却活得像在岛上过暑假一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5年,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六名少年,做出了一项看似冲动却改变命运的决定,他们平均年龄十五岁,在一所寄宿学校里过着规律但枯燥的生活。
每天早上起床、排队吃饭、上课、干活,一成不变的节奏让他们感到喘不过气,他们向往远方,幻想着斐济的热闹街道和新西兰的辽阔草原,与其继续待在教室里背书,不如乘风破浪,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程。
一天傍晚,他们聚在海边,望着无边的海平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偷一艘小船去探险,目标很简单,先到650公里外的斐济,再往新西兰靠近。
他们没有任何航海经验,也没带地图和指南针,只准备了几袋香蕉和几颗椰子,就这样,推着村民的一艘小船悄悄下水,悄然离开了熟悉的海岸。
可出海的第一晚,现实就狠狠给了他们一记重击,夜里突然起了大风浪,他们全都睡着了,毫无防备,暴风雨迅速撕裂帆布,断了船锚,船舵也失去了控制,被风浪推着的小船开始在漆黑的海面上四处飘荡。
孩子们第一次感受到海的无情,彻底失去了方向,随着时间推移,带来的食物逐渐吃完,太阳的炙烤和咸海风带来的脱水症状让他们的身体越来越虚弱。
八天后,当所有人都以为会死在大海里时,一座荒凉的火山岛在远处出现,他们用尽全力游上岸时,身体已经濒临极限,登岛之后,首先看到的是荒芜的沙滩和岩石。
没有水、没有人烟,只有成群的海鸟,他们开始想办法活下去——捕捉海鸟、生吃肉血,用来缓解口渴,起初这些方法让他们感到原始和害怕,但生存的本能压过了所有顾虑。
他们在海边搭起临时住所,并试图等待经过的船只,可一天天过去,海面始终空无一物,少年们渐渐意识到,他们必须主动寻找出路,三个月后,他们在岛上发现一条陡峭的小路,通往山顶。
那是一片被遗弃的村落,虽然破旧,但却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地里长着没人照料的芋头和香蕉,野鸡在树丛中奔跑,破旧的铁锅、砍刀等工具被重新捡起。
从那天起,他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力更生,他们砍伐棕榈叶搭建简陋的木屋,圈养鸡只,移栽作物,甚至学会在大树根下挖洞获取泥土中的水分,没有人监督他们,却比在学校时还守规矩。
他们自发建立了轮班制度,分成小组耕种、打猎、烧水、巡逻,为了保持身体状态,还利用岛上材料制作健身器材和羽毛球,晚上则围坐在篝火旁,用金属丝和椰壳拼成的“吉他”弹奏出熟悉的旋律。
他们还制定了几条规则:工作不能偷懒,谁有情绪必须说出来,不能憋着,更不能争吵打架,如果意见不合,就各自冷静一会儿,再回到集体中。
这种成熟的约束力使他们在漫长的孤岛时光中没有内讧,反而越来越团结,有一次,一个少年在悬崖边不小心摔断了腿,其他人立刻用木棍固定伤肢,用草木灰包扎,每天轮流照顾他,帮他完成任务,数月后,他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行动能力。
他们曾尝试自制木筏离开,却屡次撞上海礁失败,也曾点燃浓烟试图吸引远处的船只,却因为距离太远,没人注意到。
他们每天在石板上刻一道痕迹记录时间,到被发现时,已经有四百五十多道,那时他们几乎已接受了永远留在岛上的命运,甚至对这个岛屿产生了感情。
直到有一天,远处出现了一艘船,他们像发疯一样冲向岸边,点燃堆积已久的枯木,大声呼喊,用衣服拼命挥舞。
船上是澳大利亚的一位渔船船长,他一开始以为岛上的是被流放的人,但当听到孩子们说英语、讲述过去十五个月的经历时,他震惊不已,经无线电联系确认,他们的家人早在一年多前就为他们举行了葬礼,认定他们早已死去。
六个少年终于回到汤加,像奇迹一样“复活”,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现实问题——他们曾经偷走的渔船,已经让渔民损失惨重。
他们因此短暂入狱,直到媒体报道了他们的故事,电视台决定将其拍成纪录片,船长用拍摄所得赔偿了船主损失,少年们才重获自由。
这段经历成了他们一生中最特别的“假期”,有人成为牧师,有人成了工程师,有人成了拳击手,还有人跟随当年的船长一起,环游世界捕鱼。
他们都明白了,正是那段无聊的课堂教会了他们基础的求生技能,也正是那些被忽略的知识,最终救了他们的命,逃课一时爽,但真正让人拥有自由的,是准备充足之后的踏实出发。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