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趁着金价形势大好,在网上花110万买了2300克金条。却不料,商家眼红金

史面的楚歌 2025-07-25 08:16:35

北京女子趁着金价形势大好,在网上花110万买了2300克金条。却不料,商家眼红金价涨太快竟拒绝发货。女子说原本想趁着这个机会理财,却因为商家玩不起,让她每天亏钱。商家:“我们愿意承担违约责任,但货是发不了!”法院这么判了。 北京市民乐女士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这位精明的投资者看准了黄金市场的上涨趋势,在某直播平台分多次购买了总计2300克的投资金条,每克价格478元,总投入达110万元。 然而就在金价如她预期般大幅上涨之际,商家竟然说库存紧缺,一直没有发货。如若想退款,愿意补偿100元。 事情要从三个月前说起。当时国际金价正处于调整期,乐女士通过专业分析判断黄金即将迎来新一轮上涨。 经过多方比较,她选择了一家信誉较好的黄金销售直播间。 主播信誓旦旦地承诺"现货供应""随时发货",还给出了比市场价更优惠的价格。乐女士先后分五笔下单,累计购买了2300克投资金条,总金额109.94万元。 付款后一周,国际金价果然开始稳步攀升。 乐女士满心欢喜地等待收货,却发现订单状态始终显示"待发货"。 联系客服后,对方先是表示"正在配货",后来改口称"库存紧张需要调货"。 更让乐女士气愤的是,当金价涨至每克547元时,商家直接建议她取消订单,只愿意象征性赔偿100元。 "这不是明摆着耍赖吗?"乐女士算了一笔账:按照当前金价,这批金条市值已达125.81万元,差价高达15.87万元。 商家分明是看到金价上涨,宁愿违约也不愿按原价交货。多次沟通无果后,乐女士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乐女士发现商家的操作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直播时宣称"现货供应",实际上可能根本没有库存; 其次合同条款中存在模糊表述,为违约留下空间;最重要的是,商家在金价上涨后的应对方式明显有违商业诚信。 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重点调查了几个关键事实:一是商家是否具备实际履约能力;二是违约行为是否存在主观故意;三是损失赔偿的计算依据。 经过详细审理,一审法院认定商家构成违约,判决解除合同,退还全部货款109.94万元,并赔偿差价损失15.64万元。 商家上诉,法官核实后恢复原判。法官在判决书中特别强调:网络交易中,经营者应当遵循诚信原则,不能因市场价格波动而随意违约。 法律专家指出,随着网络购物普及,类似的"价格倒挂违约"纠纷日益增多。 消费者在购买大宗商品时,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正规平台和商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保存完整的交易记录;及时主张自身权益。 黄金投资专业人士也提醒:实物黄金投资要考虑存储、交割等实际问题。相比网络渠道,银行、正规金店等传统渠道虽然价格可能略高,但安全性和可靠性更有保障。 特别是大额投资,更要注重交易安全。 乐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近年来,随着黄金投资热度上升,类似的纠纷时有发生。 有的商家在价格上涨后拖延发货,有的以各种理由要求买家取消订单,更有甚者直接关闭店铺逃避责任。这些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加强对黄金销售直播间的监管力度。重点查处虚假宣传、无货售卖、违约不发货等违规行为。 同时提醒消费者,遇到类似问题可以通过12315平台投诉,或直接向法院起诉维权。 这起案件也给黄金销售行业敲响了警钟。在直播带货火爆的当下,商家不能只顾吸引眼球,更要注重诚信经营。 短期的利益诱惑可能会带来长期的商誉损失。只有诚信守法,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长久信任。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乐女士的经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黄金投资虽然相对稳健,但也存在风险。 除了价格波动风险外,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多元化投资渠道、分散投资风险,才是更为稳妥的做法。 随着法院判决的生效,乐女士终于拿回了货款和赔偿。 但她表示,整个维权过程耗时耗力,如果商家能够诚信履约,本可以避免这些麻烦。这也提醒我们,在市场经济中,诚信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商业活动的基础。 这起案件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但留给我们的思考远未结束。 在网络购物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平衡便捷性与安全性,如何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如何促进商家诚信经营,都是需要持续探索的课题。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营造更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0 阅读:297

猜你喜欢

史面的楚歌

史面的楚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