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坏就坏在国际奥委会自身,当年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反复来中挑毛病,让中国人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不理他们对我们来说是最正确的选择。现在没人申办了又想起中国,网友说“别好了伤疤忘了疼”,这话实在在理。 1993年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当时北京在基础设施,和民意调查上,都远远超过当时的竞选城市悉尼,可最后却以两票之差输给悉尼。 后来曝出消息,悉尼在申办过程中搞了不少“资金运作”,给部分奥委会委员提供超额接待,甚至英国外交大臣公开说“选北京办奥运是个糟糕的主意”。 这种明显的政治操弄和利益交换,国际奥委会却装聋作哑,连基本的调查都懒得做。 到了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的嘴脸更明显了,他们借着“提升奥运标准”的名义,给北京提了一堆近乎苛刻的要求。 为了满足所谓的环保指标,北京一口气关停了上千家有污染的工厂,光是首钢搬迁就花了上百亿,还投入超过1200亿用于治污。 历经七年时间,北京的PM2.5浓度硬生生降了一半多,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球大城市中都属罕见。 可即便这样,还是有奥委会的欧洲委员跳出来挑剔,说“空气质量仍不达标”,全然不顾这些改变背后,中国付出的经济代价和社会成本。 这种双重标准,本质上就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刻意刁难,按理说北京已经有了奥运会的底子,申办起来应该没问题。 然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际奥委会又把环保口号喊得震天响,要求必须实现碳中和。 中国为此下了血本,在张家口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风电基地,所有场馆都用上了可再生能源,连赛事车辆都是氢能源车。 可赛事期间,还是有西方媒体和部分奥委会成员跟着起哄,质疑“空气质量数据的真实性”,这种质疑毫无根据,完全是带着偏见的鸡蛋里挑骨头。 他们选择性忽视中国为实现承诺,投入的200多亿绿色能源资金,也看不到那些风电设备在崇山峻岭间立起来的难度,只想着用自己的标准来否定别人的努力。 这些年国际奥委会把奥运会,搞得越来越像个烫手山芋,以前各国抢着申办,现在却没人愿意接。 原因很简单,他们定的标准越来越高,要求承办国必须新建大量场馆,还要满足各种超出体育范畴的附加条件,导致办一届奥运会的成本动辄上千亿。 雅典奥运会花光了希腊的财政储备,里约奥运会的场馆赛后成了废墟,这些教训摆在眼前,欧美国家纷纷退避三舍。 这时候国际奥委会就想到中国了,觉得中国有钱有能力,希望中国继续申办,甚至暗示“只有中国能救奥运会”。 可他们所谓的改革根本就是换汤不换药,嘴上说要简化办赛流程,减少成本,实际却不肯放弃那些能给少数人带来利益的条款,比如对赞助商的苛刻要求、对电视转播分成的垄断。 这种情况下,中国根本没必要凑这个热闹,2008年奥运会已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发展成就,2022年冬奥会,又展现了中国在绿色能源和科技应用上的实力。 国际奥委会要是真为奥运会的未来着想,该做的是彻底清理内部的利益集团,摒弃政治偏见,而不是把中国当成解决自身问题的救世主。 中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体育事业的重点是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没必要为了满足国际奥委会的不合理要求,再去承担那些无谓的成本和压力。说到底,这个组织要是不彻底反思,早晚得被自己的贪婪和偏见拖垮。
事情坏就坏在国际奥委会自身,当年的中国举办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反复来中挑
财先生观天下
2025-07-24 10:51:11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