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9年,三野参谋处长蔡群帆返乡探亲,才知道,65岁的母亲竟然已成四野连级干部。

底层史观吖 2025-07-24 09:07:17

参军9年,三野参谋处长蔡群帆返乡探亲,才知道,65岁的母亲竟然已成四野连级干部。

蔡群帆生于1915年,浙江宁波鄞县一个普通人家。父亲蔡熊年在上海绸缎店打工,母亲杨凤珠在家操持家务,日子过得紧巴巴。1927年父亲病故,杨凤珠靠给人缝补衣物养家,坚持让12岁的蔡群帆上学。蔡群帆到上海读书,接触进步思想,逐步走上革命路。抗日战争爆发,他主要搞地方工作,也组织战士打日军。行动多在夜里,规模不大,但削弱了敌人力量,他算得上抗日功臣。1943年,因表现好,他当上地方游击队支队长,手下人多了起来。两年多时间,他带队开辟抗日根据地,部队最多两千多人,跟日军打过上百仗,战绩不小。 解放战争开始,蔡群帆加入华东野战军,在华东作战。从参军起,他九年没回家,对母亲挂念得很。部队纪律严,他没法抽身。其实呢,这段经历让他从普通青年变成军中骨干,靠的就是一步步积累战功。他1938年入党,早年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还在上海地下党提供情报。这些细节说明,他不是一夜成名,而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抗日时期,蔡群帆主要在浙东一带活动。1941年,他率队到浙东开辟根据地,指挥了余姚相公殿战斗,这是浙东敌后抗战第一仗,胜了。之后,他任中共浙东军政分会委员,做了大量前期工作。1942年,他带南进支队到会稽山,建立游击根据地,攻占枫桥,击溃日伪军多次。11月,他参加浙东第一次反顽自卫战争。1945年,他率金萧支队到余姚梁弄,成立新第三支队,任支队长,参加讨田战役和浙东第三次反顽自卫战,还反攻三北日伪军。 9月,他随军北撤。从这些看,他不光打仗,还搞组织工作,帮根据地稳固下来。其实,浙东根据地对整个华东抗战很重要,他贡献在那摆着。他早年在上海青浦改造杂牌队伍,袭击伪军据点,这些小行动积累起来,才有后来大作为。接地气地说,那年代打游击不容易,缺枪少弹,还得避开敌人扫荡,但他坚持下来了,靠的就是对革命的信念。 解放战争打响,蔡群帆编入华东野战军,任第一纵队第三旅第八团团长,参加泰安、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固等战役。1948年5月后,他当华野先遣纵队第一支队第一大队队长,又升第一纵队司令部参谋处长,参加渡江和解放上海战役。上海解放那会儿,他是三野20军参谋长。九年军旅,他从基层干起,到参谋处长,中间经历了无数战斗。

1949年上海解放,蔡群帆请几天假,回宁波老家探母亲。家门锁着,院子荒废,他问邻居,都不知情,甚至不认得他。他以为母亲出事了,失望回部队。结果接到电话,军部说他母亲在那等着。赶过去,两人重逢,才知真相。当年日军占宁波,搜捕新四军家属,党组织护送杨凤珠到山东根据地。她没闲着,投身后勤,成为支前模范。 日本投降后,她随罗荣桓部队去东北,在被服厂工作,表现突出,升为干部,级别相当于连长。四野南下,她听说儿子部队解放上海,就来寻亲。组织安排她到上海,首长接待,等战事稳再通知蔡群帆。但他已先回家了。 杨凤珠早年生活苦,丈夫死后一人拉扯蔡群帆。儿子参军后,她独自在家。日军来,她被送到山东,根据地氛围好,她重拾缝纫手艺,做军装鞋子,针脚细密,帮战士补衣服。抗战胜利,她随部队去东北,继续在被服厂劳作,逐步升职。她成为有名支前模范,四野入关南下时,她请求见儿子。陈毅亲自过问,安排重逢。 重逢后,蔡群帆和杨凤珠对部队感激。蔡群帆继续军中任职,杨凤珠保持干部身份,直至晚年。两人交谈过去,她叮嘱他为部队效力。他后来升职,杨凤珠在后勤干活。蔡群帆退休后回忆经历,杨凤珠作为支前模范受尊重。

0 阅读:78

猜你喜欢

底层史观吖

底层史观吖

真实的历史文化作品,爱公道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