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到只剩凯雷德,凯迪拉克转型变硬着陆?
一场旨在重塑未来的“自我革命”,最终却可能只保留下最顽固的“旧时代遗老”,这或许是商业史上最具讽刺意味的剧本之一。如今,这个剧本正在凯迪拉克身上上演。
这家百年豪华品牌曾以决绝的姿态挥刀砍向自己的燃油车阵营,誓要在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
然而,当市场的风向标迟迟未指向纯电的乌托邦,凯迪拉克发现自己正被逼入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境地。凯迪拉克全球副总裁约翰·罗斯(John Roth)口中“保持灵活性”的最新表态,听起来更像是在战略豪赌后,一声无奈的叹息。
过去数年,凯迪拉克的电动化转型是汽车行业中最为激进和高调的样本。从开启新纪元的Lyriq(锐歌),到乘胜追击的Optiq(傲歌)与Vistiq,再到意图重塑“世界标杆”的殿堂级产品Celestiq(赛拉思图),凯迪拉克以惊人的速度构建起一个全新的电动产品矩阵。这场转型的背后,是一个清晰的信号:用电动化的未来,彻底告别燃油的过去。
为了彰显决心,凯迪拉克的行动堪称“釜底抽薪”。它并非在等待燃油车自然老去,而是主动按下了“清除键”。功勋车型XT4已宣告停产,XT6紧随其后,XT5的生命周期也已被划定在2027年。甚至连生产CT4和CT5轿车的工厂,都将被改造为纯电专属基地。这种“自断后路”式的操作,意在清除内部的摇摆与依赖,将所有资源All-in到电动化的航道上。在当时看来,这是破釜沉舟的勇气。
然而,市场的反馈却给了这位激进派一记响亮的耳光。美国市场对电动车的热情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降温,而即将终结的联邦税收抵免政策,无疑将是雪上加霜。消费者“再等等看”的普遍心态,如同一股强大的现实引力,让凯迪拉克那艘高速冲向未来的电动巨轮,感受到了明显的阻力。理想的飞行高度,终究要回归现实的重力场。
“汽车行业从来不是一条直线,”约翰·罗斯的这番话,在当下听来别有深意。这种对“灵活性”和“满足当下客户”的强调,与其说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调整,不如说是在撞上南墙后一次尴尬的“战术回调”。问题在于,当燃油车的“退路”已被基本封死,这种“灵活性”的操作空间还剩多少?这更像是在发现新大陆比预期更远之后,却发现来时的船已经被自己烧掉了。
最终,这场声势浩大的电动化革命,也许会留下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结尾:当一众被寄予厚望的电动新贵仍在奋力开拓市场时,唯一被允许留在牌桌上的,竟是那台最能代表美式肌肉与燃油黄金时代的庞然大物——凯雷德。
信息与图片来源:《Carscoops》
凯迪拉克锐歌凯迪拉克Lyriq凯迪拉克傲歌凯迪拉克Optiq凯迪拉克Vistiq凯迪拉克Celestiq凯迪拉克凯雷德IQ凯迪拉克凯雷德IQ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