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发文建议莫迪政府,如何在川普手上占据主动权,不妨借鉴一下中国的6大秘方。

财先生观天下 2025-07-23 17:53:10

印媒发文建议莫迪政府,如何在川普手上占据主动权,不妨借鉴一下中国的6大秘方。 7月21日,新德里电视台旗下网站,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在贸易谈判中击败特朗普的6个方法——以及印度可以借鉴的经验》的文章。 “六大秘方”包括控制稀土等关键资源出口,以拿捏美国产业命脉,依托经济结构优势降低对美市场依赖,建立报复性措施增强谈判筹码。 通过国家干预稳定国内市场、坚持分阶段协议结构保障自身利益、开拓多元出口市场分散风险。 这些建议看似条条是道,实则暴露了印度智库,对自身国情与国际博弈逻辑的认知偏差。 先看控制关键资源出口这一条,中国的稀土产业加工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占全球90%以上的稀土分离产能,这种产业控制力是数十年技术积累与产业整合的结果。 而印度虽有一定稀土储量,但开采技术落后,加工能力薄弱,2022年其稀土产量仅占全球1%,且多以原材料形式出口,根本不具备影响国际市场的能力。 即便印度想效仿中国限制出口,美国完全可以转向澳大利亚、缅甸等替代来源,所谓“掐住命脉”不过是印度媒体的一厢情愿。 再谈降低对美市场依赖,中国对美出口占外贸总额比重,已从19.2%降至15.6%,这背后是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支撑。 2023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14万亿元,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2.5%,为产业转型提供了缓冲空间。 而印度对美出口占比常年维持在18%左右,国内市场却因贫富差距悬殊,难以形成有效内需,制造业占GDP比重仅14%,大量依赖初级产品出口。 一旦美国加征关税,印度纺织、医药等支柱产业将遭受重创,所谓“降低依赖”缺乏现实基础。 建立报复性措施更显底气不足。 中美关税博弈中,中国能对美实施反制,源于双方贸易结构的互补性,中国对美出口以机电、轻工产品为主。 美国对中出口则依赖农产品、能源和高科技产品,这种结构让反制具备实际杀伤力。 而印度对美出口集中在纺织、软件服务等领域,美国对印出口则以高端制造和农产品为主,印度若实施报复,美国完全可以通过补贴农业、开拓其他市场化解。 反观印度却难以承受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反制,其IT产业70%的营收依赖美国市场,这种不对称的依赖关系,注定了报复性措施收效甚微。 国家干预稳定市场的可行性同样堪忧,中国的国家干预始终基于市场规律,通过产业政策引导资源向战略领域集中。 比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既通过补贴培育市场,又通过技术标准倒逼企业创新,最终形成了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全球领先企业。 而印度的产业政策往往沦为政治工具,2020年推出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本想扶持电子制造业,却因官僚主义严重、配套设施落后,实际落实率不足30%,大量资金被挪用或者贪污。 这种行政体系的低效,让所谓“国家干预”难以转化为实际竞争力。 分阶段协议结构与多元出口市场的构建,同样受制于印度自身实力。 中国在谈判中坚持分阶段推进,是因为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储备,能够在部分领域与美国对等博弈。 而印度在高端制造、核心技术领域严重依赖进口,谈判中根本不具备与美国讨价还价的资本。 开拓多元市场方面,中国已与东盟、欧盟等建立深度经贸联系,2023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占比达34.6%。 而印度的出口产品以低附加值为主,在东南亚、非洲市场面临中国、越南等国的激烈竞争,2023年其对非出口增速仅为中国的一半,所谓“多元布局”缺乏产品竞争力支撑。 说到底,印度媒体的这些建议,本质上是将国际博弈简化为“方法复制”,却忽略了中国方案背后的硬实力支撑——完整的工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高效的政策执行力。 印度若真想提升国际博弈能力,与其照搬他国经验,不如先解决自身产业升级滞后、行政效率低下、基础设施薄弱等结构性问题。 否则,再好的“秘方”到了印度,也只会沦为纸上谈兵,这种脱离实际的建议,恰恰反映了印度部分智库对国际竞争本质的认知浅薄。

0 阅读:83
财先生观天下

财先生观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