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施压没奏效,俄不愿让步!普京心腹直言:别对谈判抱期望 在俄乌冲突持续3年半之后,特朗普再次试图扮演调停者角色,他抛出的“50天停火期限”与“100%关税威胁”看似强硬,实则背后漏洞频出。 俄罗斯并不吃这一套,尽管特朗普威胁要对俄中等经济合作国征收100%甚至500%关税,但从普京心腹佩斯科夫的直接回应来看。 “别对谈判抱期望”,俄方早已将此类威胁纳入博弈计算范围,在普京眼中,这不过是特朗普选前的一轮“话术试探”。 多边制裁反而激化局势,特朗普将中国等“第三方国家”纳入惩罚范围,不仅无法拉拢中方,反而有可能促使中俄关系进一步靠拢。 形成“战术战略一体化”的反制格局,尤其在中俄高层会面即将举行之际,贸然升级制裁反而会加快双方能源、军事、金融领域的脱美元化整合。 这是实质外交,还是选战策略?很难忽视,特朗普这一波极限施压恰恰落在大选敏感节点上。 与其说是要达成和平,不如说是想“调停者”的人设写进竞选手册。 可问题是,和平从不靠高压实现,更别提“加征关税”已经成为一个日趋钝化的政治工具。 泽连斯基的“兴奋剂”效应,也未必持久, 特朗普此举虽在短期内鼓舞了乌克兰强硬立场,但也存在让乌方产生战略错判的风险。 过度依赖美援、盲目拒绝让步,可能会错失任何实质性窗口。 这场冲突已不单是武装对抗,更是一场外交与军事双线交织的心理消耗战,表面上俄乌都表示愿意进入谈判桌,但行动层面却是一轮接一轮的猛烈攻势。 俄罗斯方面,刚刚完成对乌克兰420架无人机和20余枚导弹的大规模空袭,在红军城方向还集结了16万兵力,这显然是要在“谈之前”用行动抢占话语权。 而在外交口径上,俄方则始终冷淡,佩斯科夫也明确表示不会妥协。 乌克兰方面,则持续获得来自德国、法国、英国的军事装备补给,战术上选择“坚持到底”,战略上则押宝于拖延、外援。 更准确地说,这场“谈判”其实是信息战的一部分,双方都清楚:在真正的停火时机到来之前,外交行为本质上只是向外界展现“我是讲理的一方”。 俄罗斯在展示“不怕谈判,但绝不让步”,乌克兰则强调“愿意沟通,但前提是俄罗斯退让”。 这类双向博弈反而造成了一种结构性僵局,没有一方愿意首先放下武器,也没有一方愿意在舆论中失掉“合理性”。 俄罗斯目前占据战术主动,在经济尚未崩溃的前提下,有意延长战线,继续扩大战果,为后续谈判增加砝码。 乌克兰则有自己的计算,他们明白如果能撑过特朗普设定的50天“制裁窗口”,美欧或许会加大对俄罗斯的金融打击,那时就有机会翻盘。 而在这场耐力赛中,双方都展现了近乎“冷酷”的高层思维:民众的伤亡、难民的增加、社会结构的破碎,似乎都暂时不在考虑范围内。 如果这轮谈判不出意外地走向失败,后续局势很可能走向三个方向。 俄罗斯将加大攻势,尤其在“特朗普最后通牒”失效之前,俄方将试图快速推进更多前线战果,甚至可能考虑对乌克兰关键能源基础设施进行精准打击。 乌克兰将获得更大军援,欧洲已经明确释放信号,不会让乌克兰“独自承受”,下一步的防空、电子战和无人机战力都将加速提升。 中美在10月APEC会晤成为关键,这将极大影响全球政治气氛,若中美关系实质缓和,将给俄罗斯施加额外外交压力。 若特朗普继续“模糊态度”,将加剧俄罗斯的强攻动机,说白了,这次所谓的“谈判”并不是为了达成和平,而是一次战略定力的测试。 对俄罗斯而言,他们赌的是自身经济抗打击能力和战术快速推进的成功率,对乌克兰来说,他们赌的是西方不会抛弃自己,并能加码援助。 换句话说,谁先松口,谁就输了战略主动,这也说明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现实:和平不是谁更讲道理,而是谁先耗不起。 更值得反思的是美国在这其中的角色,特朗普的“极限战术”策略已经逐步显露出局限性。 它无法迫使俄方让步,也可能对全球贸易环境带来反噬,更糟的是,它可能会让乌克兰误判自己的战略地位,延误真正的和谈窗口。 现在不是谁谈判了谁赢,而是谁坚持到最后,才能改写战后谈判的游戏规则。
特朗普施压没奏效,俄不愿让步!普京心腹直言:别对谈判抱期望 在俄乌冲突持续3年半
赛博朋克浪客
2025-07-23 14:30:1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