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彻底豁出去了,俄方率先签署退群,乌收到坏消息。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日签署法令,宣布退出独联体所有剩余协议,彻底切断与俄罗斯的法律联系。但就在同一天,俄罗斯总统普京率先签署法令,正式终止黑海粮食外运协议,直接掐断乌克兰的经济命脉。 这场"退群大战"背后,是俄乌冲突进入新阶段的战略博弈,而乌克兰正面临更严峻的生存危机。 俄方退出黑海协议后,乌克兰敖德萨港连续三天遭遇导弹袭击,200万吨待运小麦滞留港口。这对本就依赖粮食出口创汇的乌克兰经济堪称雪上加霜,更让非洲和中东的粮食进口国陷入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在宣布退群时特意强调"保留人道主义粮食通道",这种既要施压又留余地的策略明显在分化欧美与全球南方国家。 泽连斯基最近的发言确实带着破釜沉舟的味道。他不仅要求北约成员国派遣现役军官组建"顾问团"直接进驻乌军指挥部,还在联合国大会上播放了一段据称是俄军使用违禁武器的视频。 这种将西方直接拖入冲突边缘的操作,连美国务院发言人都不得不表态"需要审慎评估"。从战场态势看,乌军在南线反攻受挫后,政治手段代替军事突破成为基辅的新选择。 泽连斯基的"退群"决定早有预兆。乌克兰已陆续退出独联体航空协议、海关联盟等21项条约,但此次退出剩余协议意味着彻底断绝与前苏联体系的法律纽带。 最直接的影响是,在俄乌克兰公民将失去医疗保障,双边贸易彻底归零,甚至两国间民事纠纷都将无法可依。这种"一刀切"的做法,被俄方称为"政治自残"。 普京的反击更为致命。黑海粮食外运协议终止后,乌克兰每月损失15亿美元外汇收入,占出口总额的40%。更严重的是,俄罗斯宣布将检查所有驶往乌克兰港口的船只,变相实施海上封锁。国际粮价应声上涨,芝加哥小麦期货单日飙升12%,全球粮食安全再亮红灯。 乌克兰经济雪上加霜。今年GDP预计萎缩35%,国债突破GDP的90%,政府靠印钞支付军饷。最致命的是能源危机,俄罗斯停止供电导致乌东部多地每天停电12小时,连基辅的地铁都不得不减少班次。世界银行报告指出,乌克兰战后重建需要4110亿美元,相当于其20年的财政收入。 军事态势日益不利。俄军在顿巴斯日均推进300米,采用"绞肉机"战术消耗乌军有生力量。美国智库报告显示,乌军反攻已损失12万人,仅收复300平方公里土地,而俄军防线纵深达60公里。更严峻的是,西方军援开始"断供",德国削减防空系统交付,美国610亿援助法案被国会搁置。 泽连斯基的政治豪赌风险巨大。其支持率从战争初期的90%跌至62%,军方与文官政府的矛盾公开化。前陆军司令扎卢日内公开批评"盲目反攻令士兵送死",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因腐败案辞职。这种内部分裂,正削弱乌克兰的战争潜力。 俄罗斯的"退群"战术早有预谋。除粮食协议外,俄方已退出《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开放天空条约》,甚至威胁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这种"破罐破摔"的策略,既是对西方的威慑,也是对乌克兰的孤立。 国际反应两极分化。欧盟紧急拨款5亿欧元补偿农民,但拒绝派军舰护航粮船,最讽刺的是,非洲多国反而批评西方制裁引发粮价上涨,这种分裂,让乌克兰陷入外交孤立。 中国的立场备受关注。外交部呼吁恢复黑海运粮协议,但拒绝谴责俄罗斯。更关键的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粮食贸易增长45%,有效缓解国内通胀压力。这种平衡外交,凸显中国"不站队"的务实立场。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乌克兰也曾切断对俄供水,结果导致克里米亚数年干旱;如今俄罗斯切断粮道,可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种相互伤害的循环,正将两国拖入双输深渊。 未来局势可能更糟。若黑海封锁持续,乌克兰将失去80%的粮食出口渠道;俄罗斯则面临国际制裁升级,但能源收入足以支撑其战争机器。正如基辅街头老兵所说:"他们断我们的粮,我们断不了他们的油,这场较量从一开始就不对等。" 这场"退群大战"的最大输家或许是全球平民。乌克兰的小麦养活着中东和非洲的贫困人口,俄罗斯的化肥关乎全球农业生产。两个产粮大国互相制裁,最终买单的却是第三世界的饥民。
俄罗斯最先进的导弹在基辅炸了三年,结果乌克兰高层们照样活蹦乱跳。最近普京终于回
【8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