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一句话把莫迪冷汗都吓出来了,菲军参谋长表示:“中国是菲印共同敌人“!这句话

历史拾遗者 2025-07-23 07:09:05

菲律宾一句话把莫迪冷汗都吓出来了,菲军参谋长表示:“中国是菲印共同敌人“!这句话一下子惹怒了印度,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赶紧表示,这种言论与事实严重不符,毫无意义,不代表印度,两国之间的关系也不应该建立在对某个大国的敌对态度上。 布劳纳的职业生涯起步于菲律宾军事学院,1989年毕业后,他一步步爬到军方高位。出生在碧瑶市,家庭有军事背景,他的祖父是美军士兵,参加过菲律宾-美国战争。布劳纳早年在特种部队服役,带队执行过反恐任务,比如2017年的马拉维围城战,他作为指挥官,协调部队在城市废墟中作战,积累了实战经验。后来他拿到了多个硕士学位,包括信息管理和战略研究,学术背景让他在军中显得与众不同。2023年成为总参谋长后,布劳纳主推军队现代化,频繁视察南海前线,摆出强硬姿态。他的风格直来直去,喜欢通过公开演讲制造话题,但也因此常被批评过于激进,缺乏外交分寸。 布劳纳的这句“中国是共同敌人”不是随口一说,而是有深层次的背景。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一直动作不断,尤其是自从1960年代发现油气资源后,多次非法占据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试图扩大海洋权益。2024年6月,仁爱礁附近的中菲船只碰撞事件,让菲律宾借机炒作,发布视频指责中国执法。布劳纳抓住机会,频频提及2016年南海仲裁案,试图用所谓国际法撑腰,尽管这个裁决没有执行力。他希望通过拉拢印度,壮大“SQUAD”机制,增加对中国的筹码。菲律宾近年还从印度买了布拉莫斯导弹,从韩国购入FA-50战斗机,防务合作频繁,布劳纳觉得印度可能因为中印边境问题而站队。 印度对布劳纳的拉拢反应冷淡。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确实让关系紧张,但到2025年,双方通过多轮谈判已经稳住局面,2024年贸易额达到1350亿美元,中国还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印度外交部发言人贾伊斯瓦尔公开表态,布劳纳的说法毫无依据,根本不代表印度立场。印度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该建立在针对第三方的敌对态度上。莫迪政府很清楚,中印在金砖国家、G20等平台有重要合作,比如2024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双方签了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协议。印度不想因为菲律宾的挑衅破坏这些进展,更不愿被拖进美日主导的对抗圈子。 布劳纳的言论背后,菲律宾国内政治也是推手。小马科斯政府2024年支持率下滑12%,经济压力让民众不满情绪高涨。布劳纳通过炒作南海问题,试图转移视线,塑造强硬形象。他还依仗美日支持,2024年美菲“肩并肩”军演中,菲律宾宣称要用美国提供的“堤丰”导弹系统,甚至暗示“武力夺岛”是演习内容。这种冒险做法虽然能短期提振士气,但菲律宾军力有限,很难在地区博弈中占上风。布劳纳想通过“拉大旗”的方式,借印度和韩国的力量升级“SQUAD”,但这更多是空喊口号,实际效果微乎其微。 印度的澄清有效避免了误解扩散。外交部通过非正式渠道向菲律宾表达不满,认为布劳纳的言论给印度造成麻烦。印度媒体也纷纷发声,质疑菲律宾的意图,指出印度有自己的战略考量,不会轻易选边。布劳纳的激进表态没得到盟友响应,日本和韩国都对加入“SQUAD”兴趣不大。日本担心影响对华贸易,韩国则因为国内政局动荡不愿冒险。布劳纳的算盘落空,菲律宾在地区的影响力没有明显提升,反而暴露了战略上的短视。 这场风波的后续发展很快平息。印度外交部的高效应对,让外界清楚新德里不会被菲律宾牵着鼻子走。布劳纳的言论在菲律宾国内短暂掀起波澜,但没改变“SQUAD”的四国格局。日本和韩国明确表态不愿卷入,菲律宾的联盟梦破灭。布劳纳继续担任总参谋长,但他的国际形象受损,被一些盟友视为过于冲动。印度则继续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比如2025年启动的新能源项目,显示出更务实的立场。布劳纳的冒险尝试,最终只证明了外交博弈中,空喊口号远不如稳扎稳打。

0 阅读:0
历史拾遗者

历史拾遗者

挖掘被遗忘的历史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