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曾公开威胁“用核武打中国”的武汉大学985女硕士王懿,最终死于她一直向往的“发达国家”日本,而她的父母则拒绝为她处理后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可以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意见,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头像,进入个人主页即可观看,感谢您的支持! 2015年春天,吉林大学文学院的毕业典礼上,王懿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 她的本科论文研究晚清报刊与民族意识觉醒,获得了学院唯一的特等奖。那时候她22岁,准备继续在国内深造。 考研那年她报了三所学校,北大、复旦和武大。最终被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录取。 2017年入学后,她选修了国际传播、媒介批评等课程。同学陈晓回忆,王懿喜欢在课堂讨论环节提问,有次为了准备一个关于BBC纪录片叙事手法的报告,她熬了三个通宵。 除了学术论文,她开始阅读各类公众号文章。其中一个叫“大象公会”的账号引起了她的兴趣。 这个账号以历史科普见长,文章考据详实,但在涉及当代中国议题时观点较为偏颇。王懿在朋友圈分享过几篇,配文通常是“有意思的角度”。 2019年临近毕业,她拿到了华为海思的产品经理offer,月薪一万八。但她在一次和室友的聊天中透露,想先去国外看看。 室友劝她工作两年再说,她说趁年轻想多经历一些。最终她选择了日本,理由是离家近,文化相似。 为了筹集留学费用,她向亲戚朋友借了十多万,又申请了助学贷款。 2019年10月,她到达东京,入读新宿区一所语言学校。最初几个月她住在学校安排的宿舍,每天上午学日语,下午在便利店打工。 语言障碍比想象中更难克服,她的同班同学大多是越南人和尼泊尔人,中国学生只有三个。 日语老师要求全日文交流,她经常听不懂指令。第一次考N2失败后,她在日记里写道:“感觉像回到了小学一年级。” 2020年疫情爆发,语言学校改为线上授课。她搬出宿舍,在足立区租了一间月租四万日元的小公寓。 没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她的日语进步更慢了。便利店也因为客流减少削减了兼职时薪。经济压力下,她开始在多个店打零工。 那段时间她在社交媒体上活跃起来,起初只是分享些生活琐事,比如日本的垃圾分类规则、电车时刻表的准确性。 渐渐地,她开始对比中日差异。有次她发了一条关于日本街道整洁的微博,获得了上千转发。 2021年她终于通过了N2考试,开始投简历找正式工作。但大部分公司要求N1水平,少数接受N2的岗位竞争激烈。 她投了五十多份简历,只收到三个面试通知。其中一家贸易公司的HR直接说:“我们更倾向于在日本读完大学的候选人。” 她开始在推特上发泄情绪,内容从抱怨求职困难,逐渐转向对比中日社会。 2022年初,她转发了一条关于东京防疫措施的新闻,评论说“这才是文明社会的样子”。这条推文被一些中国留学生截图转发,引发了小范围争议。 争议并没有让她收敛,反而激发了她的逆反心理。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她在情绪激动下发了一条极端言论。 虽然很快删除,但截图已经流传开来。中国留学生会的负责人试图联系她,希望当面沟通,被她拒绝了。 驻日使馆教育处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一位领事通过她之前登记的电话联系上她,进行了一次长谈。 据了解情况的人透露,她在电话里情绪不稳定,反复说“你们不了解真实情况”。领事建议她寻求心理辅导,她说会考虑。 2022年底,她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语言学校的签证到期,她申请了就职活动签证延期半年。 这期间她搬到了更便宜的公寓,在池袋一家中餐馆后厨找到了洗碗工作。店里的厨师长是福建人,对她挺照顾,经常让她带剩菜回家。 2023年春天,东京的樱花如期绽放。她很少再更新社交媒体了。偶尔发一张樱花照片,没有配文。 4月份,她去了一趟精神科诊所,诊断为中度抑郁。医生开了药,建议定期复诊。但她只去了那一次。 那是7月初的一个傍晚,她买了一盒便当和一瓶水。店员说她看起来很憔悴,结账时零钱掉了一地。一周后,房东因为房租逾期上门查看,发现了已经没有生命体征的她。 警方的调查报告显示,直接死因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器官衰竭。房间里除了基本生活用品,只有一些过期的速食品和堆积的账单。她的手机里最后一条信息是给母亲的:“妈,对不起。”但这条信息没有发出。 消息传回国内,她的大学同学们自发组织了捐款,帮助处理后事。武汉大学的陈晓说:“无论她后来说了什么,她曾经也是我们的同窗。”东京的华人社团帮忙联系了殡仪馆,举行了简单的告别仪式。 信息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王懿,在日本饿死前的最后3个月
学弟学妹打开宿舍门一看天塌了🤣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