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访问法国,谁知他的专机竟被法国人暴力拆解,铅封全部被打开!这就是法国人的嘴脸!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7年,那会儿改革开放还没几年,中国和西方的关系正开始暖和起来。 就在这年夏天,杨尚昆作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到法国访问。 杨副主席是跟着红军长征过来的老革命,在党内的地位很高。 没想到他坐的专机停在巴黎机场的时候,机舱门上的铅封给人弄坏了。 铅封这东西挺重要的。 咱们的专机飞到国外机场,两国按照规矩会给飞机门窗贴上铅封,两边各自保管开锁的工具,缺了哪边都打不开。 这就像两国互相递过去的请柬,代表着彼此间的信任和尊重。 结果杨副主席结束访问要回国那天,两边工作人员准备开锁时都傻眼了。 铅封被破坏得七零八落的,就挂在门上摇摇晃晃的。 这事儿可不是小事。 代表团的人很稳当,马上分出人手看着飞机现场,第一时间就把情况报给了正休息的杨副主席。 杨副主席一听就明白事情的分量,当场拍板:“必须马上给国内发消息!” 北京那边接到消息反应很快,当天就用外交部的名义向法国正式提出交涉,要求法方查个水落石出。 法国方面起初态度还是配合的。 毕竟法国在西方国家里和中国关系算是不错,总归是有份交情在的。 所以法国政府接到消息也立刻行动起来,派人和咱们的人组成了联合检查组。 检查过程挺严谨。 双方一起打开机舱门,先是仔细检查飞机里有没有藏着人或者炸弹什么的。 确认没危险后,又让咱们中方进去查点物品。 代表团特意核对过,幸好重要的文件早就随身带走了,机舱里没发现丢东西。 查完里边,法国那边的技术人员又开始检查飞机外部,想找到外人动手脚的痕迹。 这每一步操作都是两国人员在现场共同盯着完成的。 法国官方调查的速度倒是不慢。 他们很快查出,在飞机停留期间,有两名机场工程师拿着张“检查飞机”的单子来过。 蹊跷的是,这两人根本没理会飞机上醒目的铅封标志,硬是撬掉了铅封,打开机舱钻进去“检查”了一番。 这个行为本身就很离谱,按常理,机场工程师看到外交专机的铅封,应该向上报告而不是硬闯。 更奇怪的是,法国调查后告诉中方:这两人背景干净得很,跟任何间谍组织都扯不上关系。 中国方面当然不信这套说辞。 想想当年中法秘密筹备建交时,美国情报机构简直挖空了心思想搞破坏,派出的间谍一波接一波。 戴高乐的特使富尔来中国密谈,为了躲开中情局的眼睛,那行程保密得跟特工行动似的。 有这么些前车之鉴,中国代表团坚持要深查到底,甚至提出中方派专门调查组来参与。 法国人却不干了,他们突然变了脸,只同意让杨副主席带去的几个安保人员审问一下那两个工程师。 安保人员本事再大,在国外没资源没手段,哪能问出个所以然。 法国人这时候反而倒打一耙,说中国反应太激烈,在媒体上吵吵嚷嚷,差点闹成外交风波。 这事最后搞得挺窝囊。 法国政府压下了调查,单方面宣布那俩工程师“只是工作疏忽”,转头就逼着中国代表团赶紧走人,说再追查就是“压迫法国公民”。 那时候中国外交方针讲究“韬光养晦”,不能闹得太僵。 没办法,杨副主席他们只能在法国做了份书面保证。 保证这次专机没被装上窃听器、没被动过其他手脚。 之后,带着这份无奈的承诺飞回了国。 至于铅封到底是谁撬的,撬开之后干了些什么,这些关键问题像被风吹散的云烟,稀里糊涂地消失在历史档案里了。 可每一个经历过这件事的人心里都明白:在法国巴黎那个阳光不错的停机坪上,有些看不见的较量,其实才刚刚开始。 主要信源:(中国网文化——1987年杨尚昆出访的专机停放在巴黎机场,第二天铅封居然被打开了)
1987年,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杨尚昆访问法国,谁知他的专机竟被法国人暴力拆解,铅封
琴音流转
2025-07-22 18:51:31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