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中国愿意,菲律宾可以成为中国的一个省!”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曾公开表态,事后就连菲律宾国内的人也在骂他愚蠢,那他当时为何要这样说呢?他真的愿意归于中国吗? 杜特尔特当总统那几年,菲律宾经济正处于爬坡阶段,国内基础设施落后、贫富差距大,急需外部资金注入。而美国呢,虽然嘴上喊着“盟友”,但在关键时候总是给菲律宾套上各种政治条件,比如批评他的禁毒政策“侵犯人权”,这让杜特尔特心里很不痛快。 反观中国,不仅在经济上伸出援手,签署了24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还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出愿意对话的姿态。杜特尔特这话,说白了就是给中国递橄榄枝,暗示“你看我多有诚意,快来加大投资”。他心里清楚,在国际政治里,有时候夸张的表态能换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那他真的想让菲律宾变成中国的一个省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首先,菲律宾有着深厚的民族主义传统,从19世纪反抗西班牙殖民到后来的抗美战争,这个国家对主权独立看得比什么都重。杜特尔特作为土生土长的菲律宾政治家,不可能不知道这种情绪的力量。 其次,菲律宾国内亲美势力盘根错节,军方、部分政客和民众对美国有着长期的依赖。他要是真敢动主权归属的念头,国内早就炸锅了,哪还会有67%的支持率?再者,中国也从来没提出过领土要求,一直强调尊重菲律宾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杜特尔特这话,更像是一种政治话术,目的是在中美之间制造一种“战略模糊”,让两边都不敢轻易忽视他的存在。 杜特尔特的真实意图是在打“经济牌”。他推动的“大建特建”计划,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中国恰好是最有可能的投资者。他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直言“菲律宾现阶段最需要中国”,回国后马上宣布与中国签署的9项协议能创造1万个就业机会。 这种务实的态度,和他在达沃市当市长时“只要能解决问题,手段不重要”的风格如出一辙。他心里明白,在大国博弈中,小国要想生存,就得学会在夹缝中找平衡。说句不好听的,他这是在用“归顺”的夸张说法,换取中国在经济上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他的这种策略也有风险。国内亲美派和民族主义者可不买账,骂他“卖国”的声音一直没断过。比如他宣布与美国“分道扬镳”后,美国马上要求菲律宾政府“给个说法”,而国内的一些政客也趁机发难,指责他损害国家利益。 不过杜特尔特是谁?他在达沃市当市长时,连黑帮和毒枭都敢硬碰硬,哪会被这点压力吓倒?他心里清楚,只要能让菲律宾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基础设施,那些骂声自然会慢慢变小。 说到底,杜特尔特的这句话,是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一种政治策略。他既想摆脱美国的控制,又需要中国的经济支持,于是用这种夸张的言论来试探各方反应,同时为自己争取更大的谈判筹码。 他不是真的想让菲律宾“并入”中国,而是想借中国的力量,打破菲律宾长期以来在国际政治中的被动地位。这种做法虽然有争议,但从他任内菲律宾经济的表现来看,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不过,这种策略也考验着他的政治智慧,稍有不慎就可能玩火自焚。 好在杜特尔特是个政治老手,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这也是他能在菲律宾政坛屹立不倒的关键原因。
“要是中国愿意,菲律宾可以成为中国的一个省!”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曾公开表态,事
墨香染时光
2025-07-22 14:17: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