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65岁的火箭专家杨南生娶了29岁的张严平。张严平的父母不同意,后来当她父母知道杨南生的身份后,惊呆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6年北京城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65岁的航天科学家杨南生和29岁的年轻记者张严平结婚了。 这事儿在很多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差着三十多岁,说是父女都有人信。 姑娘家父母刚开始听说这事,当场就炸了锅。 张爸爸气得直拍桌子,放话说要是闺女敢嫁老头儿,这辈子别进家门。 当爹妈的心情能理解,好好一个黄花大闺女,找个比爹岁数还大的丈夫,放谁家都得急眼。 这杨南生可不是普通老头。 他是中国航天界响当当的人物。 西南联大毕业的高材生,是中国探空火箭和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奠基人。 国际宇航科学院挂着名的院士,在专业圈子里那是备受尊敬的老前辈。 1950年他拿着周恩来总理亲笔签的调令,放弃英国留学回来的好前程,一头扎进内蒙古荒无人烟的戈壁滩。 带着帮年轻人在那兔子不拉屎的地方,白手起家搞出了中国的固体火箭事业。 后来"长征一号"火箭第三级发动机就是他领着团队弄出来的,卫星上天的关键推力全靠它。 为国家奉献了大半辈子,忙得连自个儿终身大事都耽搁了。 张严平这姑娘是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模样好有气质,浑身透着一股书卷气。 两人碰面源于一次工作采访。 刚开始姑娘也紧张,生怕碰上个古板严肃的老专家。 哪知道杨老特别随和,说话带点英式幽默,聊起来天南地北都不冷场。 虽说杨老搞的都是国家机密,可他们聊古典音乐、谈文学诗词倒特别投缘。 后来再接触,杨老还跟她聊起西南联大的往事,说到了自己那段结束的婚姻。 姑娘觉得和这老科学家谈话特别轻松,听着听着心里竟起了点说不清的滋味。 杨南生自己也没想到,几十年铁打的心性被这姑娘搅起了波澜。 两人开始通信,这一写就是两年光景。 信里聊三毛的小说、说萧伯纳的剧本、谈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连苏东坡的词都成了信纸上的话题。 这种纯粹的精神交流,像极了书本里说的那种柏拉图恋爱。 后来,张严平跟父母摊牌时,二老脸都绿了。 亲朋好友说啥的都有,有说姑娘图老头钱的,有说老头昏头的。 最难听的话是:图啥啊?这么大岁数能过几年? 姑娘家的爸妈死活不同意,她急得直跺脚: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父母吼着管他是谁。 等姑娘说出杨南生是国家火箭顶级专家时,老两口当场傻愣着说不出话。 杨南生心里明镜似的,光用科学家身份不够,还得拿出诚意。 他一次次上门看望,得空就给张家长辈写信问候。 日子久了,张爸爸张妈妈看看这老专家对国家贡献那么大,再看看闺女铁了心的样子,最后叹着气算是默认了。 虽然心里终究有点疙瘩,可到底没硬拆散。 婚后这小两口的日常挺有意思。 有次张严平在厨房系着围裙忙活,杨老的朋友来做客,愣把她当成了保姆。 杨南生挺直腰板介绍:这是我家太太张严平。 逗得来客一个劲儿道歉。 在丈夫鼓励下,姑娘干回了新闻本行,后来还写了不少好文章。 在别人看来不般配的婚姻,他们自个儿过得有滋有味。 杨南生85岁前身体倍儿棒,出门散步能把张严平给走累了。 可过了这岁数,老爷子一天不如一天。 他心里清楚日子不多了,反倒舍不得花钱了。 想着攒点积蓄留给小妻子当后路,总怕自己走了让姑娘受苦。 他在病床上写最后嘱托时说,宁愿不要那些金光闪闪的荣誉,就想在张严平心里一直活着。 2013年老人走了,享年91岁。 张严平花了几年时间写了本300万字的《君生我未生》,把他们这近三十年的日子一点一滴全装进书里了。 这本书后来引起不少人讨论。 杨南生的老同事们都说,张严平准是被杨老献身航天的精神打动了才嫁的。 还有些路人甲看了书瞎琢磨,有的说姑娘傻,有的猜老头有钱。 张严平在书里回应过这些声音,她写遇到杨老才知道世界上有种人特别奇怪,自己理解不了的事就爱往钱和地位上硬套。 她最后说这种人根本不值得她浪费口舌去解释。 那二十九年的光景,是她人生路上最珍重的行囊,够她扛着走完剩下的人生旅途了。 主要信源:(华西都市报——女记者出书再现与科学家的爱情)
1986年,65岁的火箭专家杨南生娶了29岁的张严平。张严平的父母不同意,后来当
琴音流转
2025-07-21 12:44: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