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7年,朱元璋与养子朱英一同喝酒,席间,朱元璋问:"朱英,你到底是谁的孩子?"朱英毫不迟疑地回答:"我是父王的孩子啊,深沐吴王和王妃的养育之恩!" 主要信源:(《明史》卷178《朱英传》) 朱棣坐上龙椅之后越想越睡不着觉。 他自己就是靠藩王身份带兵打进南京城的,现在最怕别人有样学样。 老朱家那些封在外地的王爷们成了新皇帝的心病,削藩的刀子很快落下来。 王爷们被收走了兵权,整天关在王府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生孩子,朝廷还得花大把银子养着这群闲人。 可有家姓沐的根本不姓朱,偏偏能在云南稳如泰山地住着,从沐英那辈开始代代接手兵权,跟土皇帝没啥两样。 这就怪了,朱棣削藩削得那么狠,怎么单单放过沐家。 元朝末年,濠州定远县沐家屋里穷得叮当响,沐英刚记事的年纪就没了爹。 没过两年红巾军到处打杀,他娘带着他逃难,半道上也咽了气。 七八岁的小娃饿得前胸贴后背,跟在逃荒人群里捡烂菜叶子活命。 1352年开春,这孤儿晃荡到濠州城门口,正撞上刚办完喜事的朱元璋两口子。 马夫人看着瘦成一把骨头的孩子揪心,朱元璋一挥手:“养着吧!” 那年月谁家都不宽裕,这两口子自己还没生娃,把捡来的孩子当亲儿子带,取名朱英。 朱英跟着朱元璋鞍前马后伺候着,十二岁就进了军营。 老朱看着这孩子喂马搬盔甲从不叫苦,常对马夫人夸:“比亲生的还靠得住。” 等到朱英十八岁上阵打仗,先守镇江城又打福建,刀枪里滚出了指挥使的官位。 1367年眼瞅着要得天下,朱元璋把朱英叫到跟前说了掏心窝子话:“你得把姓改回去。” 道理明摆着,马上要立朱标当太子,养子挂着皇姓将来准出乱子。 朱英磕了三个响头,第二天兵册上就没了朱指挥使,换成了沐将军。 老朱拍拍他肩膀:“往后有你的富贵。” 明朝刚立国时沐英管着大都督府,全国兵马调动都要过他手。 能坐这个位子的没外人,老朱家亲兄弟都得靠边站。 洪武十年他跟着邓愈打吐蕃,兵马踩着昆仑山的雪往前推。 邓愈病死在半路上,沐英扛着帅旗把敌人赶出几百里地。 南京城里送来烫金牌子,封了他西平侯。 这可不是空头爵位,牌子上刻着“免死两次”的金字。 往后的仗越打越顺,吐蕃王帐叫他端了,蒙古骑兵被他追进沙漠啃沙子。 最难啃的硬骨头在云南。 洪武十四年傅友德带三十万大军出征,沐英是副帅。 明军被暴雨困在曲靖的白石江,对面蒙古兵守着河岸射箭。 沐英指着上游说:“我带兵绕后摸过去。” 傅友德带着大队人马敲锣打鼓假装渡河,元兵全盯着热闹看。 沐英领着水性好的汉子潜水过河,从背后把敌军阵脚冲垮了。 昆明城的蒙古王爷灌了毒药,大理段家挂出白旗。 班师回朝的时候朱元璋发愁,云南太远,本地土司跟野草似的一茬茬闹事。 满朝文武看来看去,龙椅上的皇帝手指头敲在沐英的名字上:“就你去守着!” 沐英把家安在昆明城里。 头年秋天曲靖闹事,他带兵把寨子围得水泄不通。 转年广南造反,他亲自擂鼓攻城。 三十多年里平了三十多场叛乱,硬把山沟水寨里的土司管得服服帖帖。 英国人的历史书后来承认:“中国在云南扎根,头功当数沐英。” 1389年朱元璋想他,诏书从南京送到昆明。 六十多岁的沐英跪在养父面前,这是父子俩最后一面。 转过年来太子朱标病死,沐英想起当年陪着太子读书的日子,口吐鲜血栽倒在地上。 灵柩运回应天府那天,朱元璋扶着棺材说:“按亲王的规矩办。” 朱棣打进南京城的时候,沐家站在建文帝那边动了刀枪。 新皇帝把岷王派去云南盯着沐家,结果王爷反倒被贵州兵撵得到处躲。 1406年明军打安南国,后勤粮道都指着云南。 沐英的儿子沐晟押着五万石粮过山路,前线将军战报里特别写着:“多亏黔国公。” 朱棣看着战报琢磨三天,下旨封沐晟世代镇守云南。 沐家的帅印就这么传了十五代,传到最后一任黔国公沐天波手里。 清军破了昆明城,沐天波护着永历皇帝躲进缅甸莽林。 在异国王宫的柱子上,这位黔国公留下个千古传的故事。 他挡在永历帝前面接下缅王砍来的刀。 南京城破那年朱元璋捡回的小乞丐,他的子孙用三百一十年的忠义画了句号。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洪武年间,朱元璋将2块金子塞给大舅子郭德成,神秘地说:“只可你知我知,天知地知!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