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公元231年秋,当“车骑将军张郃于木门道中伏阵亡”的消息传到魏都后,皇帝曹睿大惊

公元231年秋,当“车骑将军张郃于木门道中伏阵亡”的消息传到魏都后,皇帝曹睿大惊失色。御座上的青瓷茶杯“哐当”一声砸在金砖地面,茶水混着碎瓷片溅了内侍一身。谁都知道,这位年近六旬的老将,是魏国西线最后一道铁闸。 那会儿朝堂上的气氛,比隆冬的冰窖还要冷。刚接到战报的大臣们脸都白了,有几个老臣攥着笏板的手直打颤。他们太清楚张郃意味着什么——从黄巾之乱时就提着长矛在战场上拼杀,跟着曹操灭袁绍、平马超,后来镇守关中,诸葛亮前几次北伐,全靠他在祁山一带死死顶住。这么一位打了一辈子仗的宿将,怎么就折在了木门道那片山沟里? 曹睿捏着那份墨迹未干的战报,指节都泛了白。他想起去年张郃还在陈仓城下逼退诸葛亮,当时老将军铠甲上的箭伤还没好利索,却单膝跪在殿外请战,声如洪钟:“臣虽老,尚能披甲!” 现在这声音好像还在大殿里绕,人却没了。 消息是司马懿从前线递回来的,说诸葛亮撤军时,张郃追击至木门道,被蜀军乱箭射中右膝,当场阵亡。可满朝文武谁心里没本账?诸葛亮那点兵力,撤退时向来谨慎,张郃戎马一生,怎么会看不出是诱敌?有人悄悄嘀咕,怕不是督师的司马懿逼着老将军追的。这话没人敢明说,可看曹睿骤然沉下去的脸色,他怕是也想到了。 那会儿的魏国,其实早不是曹操在世时的光景了。能打的老将死的死、老的老,张辽、徐晃这些名字都成了史书上的字。张郃一没,西线战场能扛事的,就只剩个司马懿。可曹睿对司马懿,从来都是又用又防。现在倒好,一把火烧掉了制衡的棋子,往后西线的兵权,可不就成了司马懿一人说了算? 葬礼办得格外隆重,追赠张郃为壮侯,让他的儿子承袭爵位。曹睿亲自到城外送葬,望着黑沉沉的棺椁,突然问身边的侍中:“你说,若朕不准他追击,会不会不一样?” 侍中吓得赶紧低头,这种话,哪敢接。 更麻烦的还在后面。张郃阵亡的消息传到祁山,魏军将士心里跟塌了块儿似的。有老兵哭着说,当年跟着老将军在宕渠大败张飞,那会儿多威风,现在连将军最后一面都没见着。诸葛亮那边倒是得了消息就趁机反扑,没多久就拿下了武都、阴平两郡,魏国西线防线差点崩了。 曹睿后来在朝堂上发了次火,把负责军需的官员骂了个狗血淋头,说他们给张郃的援军太少。可明眼人都知道,这火一半是骂给别人看的。他真正憋屈的是,自己明明是皇帝,却拦不住一场大概率能避免的阵亡。司马懿在战报里写得冠冕堂皇,说“兵法有云,归师勿遏”,可他偏要让张郃去“遏”,这心思,谁猜不透? 这场阵亡,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了块大石头。往后几年,曹睿对司马懿的防备越来越重,西线的兵马调动,非得亲自画押才行。可没用,该来的总会来。张郃死后没几年,曹睿自己也病得不行了,托孤的时候,看着司马懿那张恭谨的脸,不知道会不会想起木门道的那场箭雨。 历史有时候就这么讽刺。一个战功赫赫的老将,最终成了权力博弈的牺牲品。他的死,看似是一场意外的军事失利,实则暴露了魏国朝堂早已暗流涌动的矛盾。那些藏在战报字缝里的算计,比木门道的箭簇还要伤人。 信息来源:《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资治通鉴·魏纪四》

评论列表

莫忘
莫忘 1
2025-07-18 16:26
信息来源:新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