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5月的一个下午,我军一辆吉普车正在老山战线的后方,沿着坑坑洼洼的弹坑,缓慢地向前方绕行着。忽然,从越军的阵地上飞来了一发直瞄火炮的炮弹,吉普车当即被打得起火燃烧。 1987年5月的一个下午,我军一辆吉普车在老山战线后方艰难绕行,路面上满是弹坑。突然,越军阵地发射出一发直瞄火炮,炮弹正中吉普车,车辆当即起火燃烧,车上士兵全部牺牲。这不是简单的偷袭,而是越军一门狡猾火炮挑衅的开始。我军炮兵团长赵京生临危受命,与这门“钉子炮”展开了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悬念就此展开。 老山战役是1980年代中越边境冲突的重要一环。1984年我军收复老山和者阴山后,双方进入长期对峙,越军利用复杂地形部署多门直瞄火炮,威胁我军后方补给线。东山方向的一门“钉子炮”尤其难缠,多次偷袭我军车辆和阵地,损失不小。1987年5月那次吉普车被毁事件,就是它的杰作。 事件发生后,赵京生立刻组织反击,炮兵团向越军阵地发射上千发炮弹,想一举摧毁这门火炮。可越军早有准备,火炮藏在坑道里,我军炮击一停,它就再次冒头。第二天,又一辆补给车被击中,赵京生明白,硬碰硬不行,得换个法子。 他召集连长们开会,决定用“引蛇出洞”的招数。一支炮兵连先试探性开炮,勾出“钉子炮”的位置,另一支隐蔽的炮兵连再精准打击。计划定下来,炮兵们马上行动。诱敌的炮兵连向越军阵地打了数十发炮弹后迅速撤离,越军果然中计,“钉子炮”开火暴露位置。赵京生通过望远镜锁定目标,下令隐蔽炮兵连开火,两轮齐射直接命中,越军炮位被炸毁。 但赵京生没停手,他命令火炮继续轰击,直到越军弹药库爆炸,敌阵地彻底哑火。这次胜利后,炮兵团趁热打铁,用同样战术又干掉了东山方向另外两门火炮,后方补给线终于安全,步兵作战能力也大大提升。 赵京生因这次表现获一等功,还升了职,后来继续参与边境任务直到退役。他的事迹被记入史册,激励着后人。至于那次吉普车事件中牺牲的士兵,他们的名字刻在了烈士陵园的碑上,永远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