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有人提出一个非常好稀土战略转型的建议:我觉得这主意说到点子上了!中国稀土再多也是

有人提出一个非常好稀土战略转型的建议:我觉得这主意说到点子上了!中国稀土再多也是挖一吨少一吨,现在全球八成靠咱供应,太实在了,等于拿家底养活别人。真不能这么干了!应该赶紧掉头,变成全球稀土的“精炼中心”——让外国把稀土原矿卖过来,咱按他们供的矿石多少和成分,返给他们提纯好的精品。这买卖多划算?进口的是石头,出口的可是“黄金”!咱靠技术狠赚一笔高额加工费,还能把宝贵的稀土矿留给子孙后代,细水长流。 同时,手里捏着全球最牛的加工能力,供应多少精品咱说了算,照样能卡住产业链脖子。现在外国矿不是没开采,只是没咱的技术提纯不了,正好把他们变成原料供应地。这样一来,咱保护了自家地下的战略储备,满足了国内需求,还从卖资源的变成靠技术吃饭的,利润翻几倍,更能牢牢掌控全球稀土市场的阀门,一举多得!这路子比光出口原矿强百倍,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挖矿不如炼金,技术才是硬道理,这战略转型得抓紧! 这思路真是戳中了要害。想想前些年,咱们把稀土当土卖,一堆矿砂换不来几个钱,还把自家的矿山挖得千疮百孔。有个南方的稀土矿老板说过,最疯狂的时候,山头被挖成蜂窝煤,流出来的废水把河里的鱼虾都毒死了,就为了换点外汇。现在回头看,那哪是卖资源,简直是在贱卖子孙后代的饭碗。 变成“精炼中心”,这步棋走对了就活了。澳大利亚的稀土矿多吧?可他们炼出来的东西,纯度连60%都不到,堆在仓库里跟废石头似的,最后还得运到咱们这儿,用咱们的离心萃洗机再加工一遍。去年有批澳大利亚矿砂运到江西的精炼厂,进车间时黑乎乎一坨,出来就变成亮晶晶的稀土氧化物,身价直接翻了20倍。这中间的差价,就是技术攥在手里的底气。 印度也在藏南偷偷挖稀土,可他们的提纯技术跟不上,炼出来的东西杂质太多,只能卖给小作坊做磁铁,想用到导弹上?门儿都没有。这就是技术壁垒的厉害——你有矿没用,没有“炼金”的本事,就得看别人脸色。咱们现在把精炼技术做到全球独一份,等于在产业链上游架了道闸门,谁想用水,就得看咱开不开闸。 有人担心,外国会不会自己搞精炼技术?难!咱们的稀土分离工艺,是上百个专利堆出来的,从萃取剂配方到设备参数,都是科研人员熬了几十年才攒下的家底。就拿那个能把纯度提到99.9999%的技术来说,光是调试萃取槽的流速,就报废了上百套设备。外国想抄作业?没个二三十年,连门都摸不着。 更重要的是,这么一转,咱还能把生态账算明白。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以前露天开采,风吹过就是漫天粉尘,附近牧民的羊都得了怪病。现在改成进口原矿,自家矿山慢慢恢复,草都重新长起来了。这才是细水长流的聪明账——矿挖没了就真没了,技术攥在手里,永远有饭吃。 当然,这转型也得防着“内鬼”。之前有企业偷偷把萃取剂配方卖给国外,差点让人家抄了近道。所以技术保密得跟防贼似的,核心工序分模块管理,谁也摸不到完整的链条。就像老话说的,看家的本事,不能随便亮给外人看。 说到底,稀土之争,到最后拼的就是“把石头变成黄金”的本事。咱们从卖力气挖矿,变成靠脑子炼金,这不仅是赚钱方式的转变,更是在全球产业链里地位的跃升。等哪天全世界的稀土原矿都得运到中国来“镀金”,那时候才算真正把主动权攥在了手里——这才是最硬气的战略。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9
用户10xxx09 8
2025-07-14 08:41
把控人才,zhuai紧专利,深挖细作,造福人类[点赞][点赞][玫瑰][玫瑰]
用户10xxx49
用户10xxx49 4
2025-07-14 09:14
本来就应该这样,就铁矿石拉来中国后烧成钢材卖。严控技术泄露。
在水一方
在水一方
2025-07-14 11:31
挖山卖矿子孙穷, 炼石成金日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