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已失败?美国偷运上千吨稀土,五角大楼换套路,中方要防6国“背刺”! 关税战一败涂地的特朗普,这次似乎终于找到了一张能翻盘的“底牌”——不是芯片,不是大豆,是中国手中的稀土。这个原本看似冷门的资源,已成了美国高科技的命门。 如今,美国不仅不再遮掩自己的急迫,甚至不惜拉上五角大楼亲自下场,连“偷”和“抢”的手段都用上了。稀土这盘棋,中美已下到了中盘,局势愈发胶着,刀光剑影之间,六国的身影也悄然浮现。 近半年,美国“悄悄”从泰国、墨西哥进口了超过3800吨氧化锑等稀土类产品,这个数字,直接超过了过去三年的总和。这两国的产能一向低得可怜,出口量却一飞冲天,真相不言而喻。这批所谓的“泰国产”“墨国产”稀土,不过是中国产品换个马甲,曲线进入美国市场。 在中国对美稀土出口实行严格管制的背景下,美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明面上不敢碰,背地里却玩起了“偷梁换柱”的把戏。从中国进口,经由第三国转运,再贴上新标签光明正大地送入本土,这场暗流汹涌的“稀土偷运计划”,终究还是被实锤揭穿。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泰国、墨西哥在今年前五个月突然跻身中国稀土出口前三,而去年连前十都未进。这条灰色通道的存在,已到了纸包不住火的地步。 美国靠“偷”当然无法长久,于是又玩起了“拉帮结派”的老套路。所谓“印太稀土联盟”应运而生,美国高调拉拢日本、印度、澳大利亚,试图组建一个“去中国化”的稀土产业链。但这个看似光鲜的小圈子,实则内忧外患、矛盾重重。 印度手握资源,却抱着“自己干”的小算盘;日本有技术,但资源匮乏;澳大利亚虽然储量不小,却长期依赖中国的加工体系。三国各怀鬼胎,美国也难以真正驾驭。这个联盟更像是临时搭台的戏班子,台上唱戏,台下拆台,根本无法形成合力。 与此同时,美澳之间因核潜艇合同问题早已嫌隙不断,日本与美国的贸易摩擦更是频频升温。在这样一个相互不信任的联盟中,谈何共同进退? 面对外部合作难产,美国干脆转向内部自救。五角大楼亲自披挂上阵,一口气砸下4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稀土公司MP Materials的第一大股东。这家公司虽是稀土全产业链企业,却有个说不出口的尴尬:从加州挖出的稀土矿,最后还得漂洋过海送中国提炼。 这场“国家征用”式的投资,实质上暴露了美国的无奈。一个天天鼓吹自由市场的国家,竟由军方出面砸钱控股企业,这在美国历史上几乎是闻所未闻的操作。 美国的算盘打得响:用国防部撑腰,推动MP公司在本土建起全套稀土产业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现实却远比他们想象中残酷。 美国要想摆脱中国的稀土供应,面前横着四座大山——时间、技术、人才、成本。一位前高官曾坦言,至少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才能追上中国。 中国在重稀土提纯领域拥有大量核心专利,美国的技术仍停留在上世纪。在人才方面,中国每年培养成千上万的稀土专业人才,而美国在这个领域的工程师寥寥无几。 更别提环保压力下的高昂成本。稀土提炼本就是高污染行业,美国既要绿水青山,又想掌控命脉,简直是痴人说梦。 即便如此,美国还是不死心,继续搞“战略备份”。他们不计血本,签下10年保价合同,还联合银行砸下11.5亿美元扩产,目标是在2028年前建成年产1万吨磁铁的工厂。 但问题在于,中国只需稍微松一松稀土出口的“水龙头”,美国这些工厂的产品立马滞销。面对价格低、质量优、供应稳定的中国稀土,美企的订单可能还没接到,产品就得堆进仓库发霉。 除了美国本土的“自救”行动,台湾也被卷入这场暗战。中方已将8家台企列入出口黑名单,原因是它们涉嫌大量进口大陆稀土后转手卖给美国与日本。这种吃中国饭砸中国锅的行为,必须严惩。 与此同时,中方还加强了对出口产品的监控。有企业被查出出口产品中偷偷夹带稀土成分,未来将通过大数据手段精准识别异常交易。 当前形势下,中国不仅要死守稀土资源,更要从出口监管向技术封锁升级。必须建立可追溯的出口体系,确保每一克稀土都有迹可循。 同时,应加大对战略新材料企业的扶持力度,打造高附加值的稀土产业闭环,牢牢把握全球产业链的主动权。稀土不是简单的资源,它是战略武器,是国家博弈的底牌。 美国偷运稀土、联盟造势、军方入股,三招齐下,背后透出的不是信心,而是焦虑。中方需在博弈中保持定力,在风起云涌中稳住节奏。 这场并非只关乎资源的较量,本质上是技术、产业、国家意志之间的比拼。中国在稀土这张王牌上已领先多年,但每一次领先都必须用汗水和警惕去守护。 眼下,全球都在盯着中国的稀土政策,美国也在拼命寻找“突破口”。这场没有硝烟的资源战争,中方必须赢稳、赢全、赢到底。 信息来源: [1]美国欲加快建设稀土供应链,怀俄明州布鲁克稀土项目正式启动 财联社 [2]五角大楼狂砸4亿美元和中国竞争,美高管泼冷水:先解决技术和污染问题吧 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