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朱棣率兵攻入南京时,俘虏了朱允炆的生母吕氏。看见吕氏狼狈地摔在地上,朱棣上前搀扶

朱棣率兵攻入南京时,俘虏了朱允炆的生母吕氏。看见吕氏狼狈地摔在地上,朱棣上前搀扶,说:“大嫂,老四不想闹成这样,这是被逼无奈,走投无路。” 吕氏的手腕被他抓住,她没有立刻抽回,只是抬起头,眼神却像淬了火的冰,直直刺向朱棣。 她看着眼前这个披着染血甲胄、自称“老四”的篡位者,想起的却是多年前那个在父皇朱元璋面前恭敬谨慎、甚至有些拘谨的燕王。 “逼?”吕氏的声音嘶哑,带着一种空洞的回响,“陛下逼你什么了?允炆逼你什么了?”她口中的“陛下”,是她的儿子,那个此刻下落不明、生死未卜的建文帝朱允炆。 朱棣脸上那层刻意装出来的沉痛与无奈,在吕氏洞穿一切的目光下,显得有些僵硬。 “削藩!”他语气加重,仿佛这才是核心,“一道道旨意下来,就是要削去我们这些藩王的根基,甚至性命!周王、湘王、齐王、代王、岷王……哪一个有好下场?湘王阖宫自焚,何其惨烈!我若不反抗,难道坐等屠刀落下?” 他环顾四周,宫阙巍峨,但处处是断壁残垣、烟熏火燎的痕迹,地上还残留着未干的血迹。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混合的味道。远处,士兵的呼喝声、零星的抵抗声、妇孺的哭泣声交织在一起。这里,不久前还是大明王朝最尊贵的所在。 “我起兵靖难,清君侧,只为求一条生路。”朱棣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却也异常坚定,“为了自保,也为了太祖高皇帝留下的基业,不被奸佞所误。” 吕氏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冷笑。自保?清君侧?她太清楚这些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后是什么。 是朱棣那颗从不甘于蛰伏的野心,是燕王府多年厉兵秣马的图谋。她的儿子朱允炆,虽然年轻,削藩手段或许操切,但何曾真正想要这些叔父的命?他不过是想巩固皇权,去除藩镇割据的隐患。可这,恰恰触碰了朱棣的逆鳞。 “好一个‘被逼无奈’。”吕氏终于用力抽回自己的手,踉跄了一下,勉强站稳。她整理了一下凌乱的衣衫,尽管狼狈,却努力挺直了脊背。 “燕王殿下,如今你赢了。这江山,这宫阙,都是你的了。我一个妇人,一个失了儿子的母亲,又能如何?只求你一件事。” 朱棣看着她,这个曾经尊贵无比的皇嫂、皇太后,此刻像一片在狂风中即将凋零的枯叶,但骨子里那份属于吕氏家族的骄傲仍未完全磨灭。“大嫂请讲。” 吕氏的目光投向皇宫深处,那里是朱允炆的寝宫方向,此刻正冒着滚滚浓烟。“允炆……我的儿子……他究竟在哪儿?是生是死?” 朱棣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建文帝的下落,是这场惊天剧变后最大的谜团。有人说他死于宫中的大火,有人说他趁乱逃出了宫,甚至化装成僧人远遁。朱棣派出了无数人手秘密搜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一个下落不明的皇帝,永远是他新朝统治的巨大隐患。但此刻,面对吕氏绝望的追问,他不能给出答案。 吕氏眼中最后一点微弱的光也熄灭了。丈夫早逝,唯一的儿子如今生死不明,江山易主,自己从云端跌落泥沼。她不再看朱棣,也不再说话,仿佛所有的力气都已耗尽。 朱棣看着她这副模样,对身边的亲信太监吩咐道:“将……将吕氏娘娘妥善安置在别宫,严加保护,所需用度,不得短缺。”他停顿了一下,“记住,是‘皇嫂’的礼遇。” “娘娘”而非“太后”,“皇嫂”的称谓,已经宣告了旧朝的彻底终结和新秩序的建立。吕氏的身份,被定格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前太子妃,新帝的嫂子,一个被高高供起却再无实权的象征。 吕氏被宫女小心地搀扶着离去。她没有反抗,也没有回头。 朱棣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宫门后,恢复了惯有的冷硬。他转过身,目光扫过这片刚刚浴血攻占的宫殿,眼神变得锐利而深沉。 大嫂安置了,但事情远未结束。建文帝的生死悬案,朝野的人心浮动,那些忠于旧臣的残余势力,还有他麾下那些等着论功行赏的骄兵悍将……千头万绪,才刚刚开始。 他深吸了一口带着血腥和焦糊味的空气,迈开脚步,走向那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奉天殿,脚下的路,是用无数尸骨铺就的。 他需要尽快坐上那个位置,昭告天下,让这染血的皇权,真正地、无可置疑地归于己手。 参考信源:《明史》《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