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太阳]以前看过一个越南老兵的采访视频,他说中国解放军和美国兵的不同!他说他们的

[太阳]以前看过一个越南老兵的采访视频,他说中国解放军和美国兵的不同!他说他们的狙击手狙击一个100人的连队、打死一个美国兵,美国兵又是叫炮击,又是呼叫飞机,就是没人冲上来,狙击兵可以从容的撤离!打死一个中国兵,剩下的人,一窝蜂似的冲上来,狙击兵没有一个人能活着离开! (信息来源:热点新闻---越南老兵回忆: 不怕美国大兵, 最怕中国解放军!) 一支部队的血性,能在敌人心里留下多深的阴影?当年越南老兵的那段回忆,总让人心里一紧。 越南老兵那句“谁敢开第一枪,自己要掂量后果”绝非虚言,冷枪打在解放军的队伍里,从来不是简单一声枪响,而像一根火柴点燃一堆干柴。 打死一个中国兵,换来的是一窝蜂似的冲锋,老兵说,美军挨了子弹,反应是调炮火、喊空军,谁也不着急冲阵地,狙击手往往能安全撤走,可对上解放军,刚开完枪,身后还没热乎呢,一帮红星帽子就撵到跟前了。 这种报复心思从来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谁都明白,一旦有人倒下,剩下的人就成了“带着兄弟一起活”的队伍,这种情绪是血里带来的,也是革命年代遗留下来的。 八路军、志愿军都靠这种“你死我活”的狠劲,跟对手死磕到最后一刻,哪怕是在越南老兵看来,几十年后,这股劲头也没断过。 很多人觉得这只是情绪,其实背后是极强的心理震慑,当狙击手发现一颗子弹背后是集体式的追杀,他还敢从容选点吗? 越南老兵说,打死一个美军是技术活,打死一个解放军是找死,宁愿放过也不点火,这种印象,不是靠武器堆出来的,是一场场拼命逼出来的。 换个角度想想,同样是前线作战,为什么美军挨打时更依赖武器火力,而中国军队却敢一窝蜂冲上去?这背后,指挥员是个关键点。 越南老兵说过一句话,穿四个口袋的人,永远在队伍最前面,在美军阵地上,军官大多躲在后面,一旦指挥官倒下,士兵们瞬间失了魂,一盘散沙就跑光了。 而中国军队里,干部冲在最前面,真倒下了,反而点燃了身后的怒火。 这种带兵方式,和军队的来路有直接关系,解放军是从南昌起义一路打到朝鲜雪地里,那批打到后来都残了的开国将帅,骨子里就把“身先士卒”当成了天经地义的事。 战术层面,穿插、分割、灵活调动,这些都是前线带兵的指挥员必须会的“手艺活”,中下级军官要扛得住复杂局面,随时扭转战场,这种临场应变可不是在办公室里写方案能练出来的。 最难得的是,这一套没因为年代变了就丢掉,法卡山烈士墓里,那些二十出头的班长排长,用命换回来的,正是这股血性和执行力。 对比美军战力一旦掉到三成就要抽身,中国兵就算只剩一人也要往前挪一步,这种“不计后果”的狠劲,其实就是战术灵活的底气,因为谁都知道,后方没有退路,唯一的退路就是把敌人打退。 在越南老兵眼里,这不是普通的打仗,这是两种信仰的较量,一边是靠装备保命,一边是把命压在战壕里拼到最后,哪边可怕,一目了然。 有人总觉得中国军队厉害只是靠人多,这个说法其实只对了一半,越南当年一看到那20万大军像推土机一样压过来,整条边境线没几个村镇能扛过三天,越南军队再自信也会被打懵。 可真打起来才知道,人多不是吓人的本事,能把这么多人拢成一股绳,才是对手怕的地方。 越南的坑道、堡垒在苏联顾问那叫坚不可摧,可解放军偏偏有一招“炮兵拼刺刀”,把火力拉到敌人鼻尖底下炸,步炮配合紧得像齿轮,炮兵一收火,步兵已经冲到阵地前沿,给你留的反应时间几乎为零。 这种打法说白了就是“破釜沉舟”,如果步兵不跟上,炮兵就完了,前后拴死一个命运,越军哪里见过这种近身硬刚的打法,根本撑不住。 越南老兵后来才明白,打了15年美军还没吃过这么密集的苦头,美军火力再猛,可分散驻守,一个村子最多几百号人,而解放军一上来就是集团推进,分割包围,一个点点掉再换下一个,一路扫过去没得喘气。 外媒看着都觉得不可思议,几十年没打过仗的中国军队,硬是用焦土战术把援建的铁路桥梁都炸成了废铁,还把当年自己支援越南的物资搬走了个干净,这一手可不是简单的“撤退”,是给越南经济打骨折,让它后劲跟不上。 有些人总说战争比拼武器,其实真正可怕的是背后的动员能力,真要打一场大规模陆战,有多少兵能用,有多少火炮能跟着动,谁能让几十万大军一步不停一口粮不缺,这才是底气。 另外有的人看中国军队的勇猛,总以为那是被逼出来的,其实不然,这种血性底子,从八路军、志愿军一路传下来,早就写在骨头里了。 越南老兵当年最怕的,不是火力,不是装备,而是那种“宁死不俘”的狠劲,一个班倒下俩人,剩下的照样敢拼到最后一颗子弹,哪怕胸口绑着光荣雷,也要换你几个人陪葬。 想想那些烈士陵园里的碑,一个个名字都年轻得惊人,二十岁不到的战士,一个战斗下来全连就剩个位数,班长往往是最先倒下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