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骇人听闻!外媒称,美国买家已经找到了绕过中国出口禁令的办法!7月9日,根据外媒报

骇人听闻!外媒称,美国买家已经找到了绕过中国出口禁令的办法!7月9日,根据外媒报道,外媒称,海关和航运记录显示,自去年中国禁止美国进口锑以来,大量锑正在从泰国和墨西哥涌入美国。

这个消息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在国际矿业市场掀起轩然大波。要知道,锑这种看似不起眼的金属,却是现代工业的“隐形骨骼”,从智能手机到导弹制导系统,从新能源汽车到光伏玻璃,几乎所有高科技领域都离不开它。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锑生产国和出口国,早在2024年9月,就通过一纸禁令,把锑、镓、锗等关键矿产列为管制物项,明确禁止对美出口。

按说全球90%的锑冶炼产能都攥在中国手里,这招"断供"该让美国军工和半导体产业抓耳挠腮了吧?可谁能想到,半年不到,美国买家就玩出了"乾坤大挪移"——泰国和墨西哥突然成了对美锑出口的主力军,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这两国对美出口的氧化锑高达3834吨,几乎是过去三年总和。

更绝的是,这俩国家连像样的锑矿都没有,泰国全国就一座冶炼厂,墨西哥的厂子还是2025年4月才重启的,根本不可能支撑这么大的出口量。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洗产地"的把戏。中国的锑矿石先被伪装成铁矿、锌矿甚至"艺术品",通过广西、云南的边境口岸运到泰国或墨西哥,在当地换个包装就摇身一变成为"东南亚制造"或"拉美特产"。

更离谱的是,这些货物在报关时还被拆分成几十个小包裹,用不同物流公司分散运输,混过海关查验的"雷达"。

这套操作能成功,离不开美国海关的"神助攻"。根据美国原产地规则,只要产品在第三国发生"实质性变更"就能获得新国籍。于是,中国锑到了泰国,可能只是换个包装袋、贴个新标签,就被认定为"泰国制造"。这种"狸猫换太子"的把戏,让中国禁令在执行层面出现了巨大漏洞。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中企在这场游戏里还扮演了关键角色。路透社调查发现,至少有一家中资背景的贸易公司,通过设立在泰国的离岸公司,利用中老铁路等物流通道,把云南、湖南的锑矿石伪装成建筑材料运输至曼谷港口,再重新包装发往美国西海岸。

更讽刺的是,这种非官方贸易的利润率高达300%,在全球半导体和新能源产业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形成了强大的利益驱动。有人算了笔账,成功运出一吨锑就能拿到5万美元佣金,这可比贩毒还暴利。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也不是吃素的。2025年7月生效的新版《矿产资源法》把稀土正式列入国家安全资产,启动"一批一证"溯源制度,要求对出口产品成分、流向、最终用户进行全链条管控。

条例一出,海关查验率从5%提升至30%,首周就查获23吨稀土,价值4.8亿元,还引入穿透性检测技术和AI预警系统,专门对付那些伪装成化肥、医疗器械的锑锭。听说,现场缴获的"对赌协议"显示,美方中间商与境内团伙约定,成功突破管制就按吨支付佣金。

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美国也在升级"反制措施":一方面与越南签署协议,对第三国转口商品加征40%关税,试图堵死"洗产地"路径;另一方面拉着日印澳搞"四国关键矿产倡议",宣称要建立绕开中国的供应链。

但这招效果有限,全球90%的稀土冶炼仍需中国技术,50%的相关专利也握在中国手里,没中国设备和工艺,这个联盟就是纸上谈兵。

更尴尬的是,美国自己都承认,要实现供应链多元化至少得10-20年,成本高达数万亿美元,还面临人才短缺的难题。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中国手里的"资源牌"与美国的"规则牌"在较劲。中国有资源和技术优势,但美国通过转口贸易和法律漏洞不断拆解中国的战略筹码。就像一场猫鼠游戏,中国在口岸严防死守,美国就通过第三国"曲线救国";中国加强溯源管理,美国就推动"四国倡议"试图另起炉灶。

但无论怎么折腾,有个事实无法改变:全球锑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仍在中国,美国要彻底摆脱依赖,除非重新发明半导体和军工技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注定是一场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