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为什么非得带飞机,难道不能直接装满导弹吗?其实中国就是这么干的。有人说我们现在只有3艘航母,比美国的11艘少太多了,但问题不是造不出来,而是我们更清楚航母的真正意义。从某种角度看,055大驱不就相当于一艘装满导弹的“航母”吗?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今年6月,咱们的山东舰航母编队在西太平洋正常航行时,某外国军舰突然不怀好意地横插过来,试图干扰我方行动。 关键时刻,作为“带刀侍卫”的延安舰(055型万吨大驱)挺身而出,以最高航速直接逼停外舰,吓得对方一动不敢动。 这事说明055大驱确实厉害,但它的角色是保护航母,而不是取代航母。 航母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是“移动的空中堡垒”。 就拿福建舰来说,这艘8万吨级的电磁弹射航母,能搭载歼-35隐身战机、空警-600预警机等40多架舰载机。 去年6月,福建舰在黄海完成首次舰载机弹射起降训练,歼-15T和歼-35等主力机型成功上舰测试。 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可达1000公里以上,这意味着航母编队,能在远离本土的海域夺取制空权,为舰队提供全方位保护。 而055大驱虽然装备112个垂直导弹发射单元,可发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射程1500公里)等武器,但它的导弹数量和持续打击能力,跟航母舰载机群相比还是有差距。 有人可能会问:055大驱火力这么猛,为啥不能代替航母? 这里面有个关键区别:航母是“主动进攻平台”,而055大驱是“防御反击平台”。 举个例子,今年6月,辽宁舰和山东舰在硫磺岛附近海域会师,组成双航母战斗群,合计21艘舰艇、48架舰载机,垂发导弹单元高达960个,直接把关岛纳入打击范围。 这种远洋机动和立体作战能力,是单靠导弹驱逐舰无法实现的,航母的舰载机不仅能攻击敌方舰艇,还能执行侦察、预警、电子战等任务,形成完整的作战体系。 而055大驱虽然具备反导、反潜、防空等综合能力,但它的核心任务是为航母编队提供护航,应对突发威胁。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又要问:既然航母这么重要,中国为啥不批量生产? 这就得从战略和成本两方面来分析,从战略上看,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航母的主要作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而不是像美国那样全球部署。 比如福建舰的设计重点,是区域拒止能力,通过电磁弹射和隐身舰载机,在南海、东海等关键海域形成威慑。 从成本上看,航母更是堪称“海上吞金兽”,以山东舰为例,一天的基础开销就超过370万元,一年维护费用至少5亿元,全寿命期成本可能超过500亿元。 相比之下,055大驱的建造和维护成本要低得多,更适合作为航母编队的补充力量。 中美在军备发展方向上的差异,也体现在航母战略上,美国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追求全球霸权,其航母战斗群是“进攻型拳头”。 而中国的航母发展,更注重实用性和成本效益,福建舰虽然采用电磁弹射技术,但仍是常规动力,主要用于区域防御。 未来的核动力航母(如004型)将进一步提升远洋作战能力,但不会像美国那样大规模建造。 而且中国更强调“非对称优势”,通过发展高超音速导弹、无人机等技术,弥补传统军力的不足,就像055大驱搭载的鹰击-21导弹,射程远超美国航母的防御圈,能对敌方舰队构成致命威胁。 最后我想说,航母和055大驱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航母提供空中优势和战略威慑,055大驱负责护航和火力补充。 中国不盲目追求航母数量,而是根据自身战略需求,走“质量优先、体系融合”的发展道路。 这种策略既符合国防预算的实际,也能在关键领域形成非对称优势。 正如国防部原国际传播局副局长孟彦所说:“我们的航母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工具。”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