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说少往国外跑了,就是不听劝!中国一旅游团赴意大利旅游,一车人下车吃饭也就用了20多分钟,结果再一上车发现整车人的行李箱、背包等各种物品全部被洗劫一空。 (信源:湖南日报——“中国旅游团在意大利被洗劫一空”,驻意使馆回应) 一场期待已久的欧洲之旅,竟会以倾家荡产、惊魂未定收场。当浪漫的异国风情被现实的残酷击碎,这恐怕是许多游客始料未及的。 这并非危言耸听。不久前的一个下午,杭州王阿姨和她的旅行团经历“空车记”。此前,王阿姨盘算着用在巴黎老佛爷买的二十多万的劳力士手表给儿子惊喜。 在撒丁岛吃海鲜饭时,这个惊喜成了惊吓。他们乘坐的旅游大巴停在餐厅旁停车场,二十多位游客为省事将护照、现金和奢侈品留在车上。半小时后他们返回,发现车窗被撬、车内狼藉,行李箱和衣物全不见了。 更诡异的是,有游客提前在包里放定位器,信号显示包沿高速公路狂奔,这显然是有预谋、有组织的精准“洗劫”。王阿姨当场几乎心脏病发,财物损失之外,许多人护照丢失,后续行程泡汤,回国成难题。他们报警后,当地警方反应冷漠,未到现场进行实质性调查,令人心寒。 王阿姨一家的遭遇,不过是冰山一角。近年来,中国旅行团似乎成了欧洲盗抢团伙眼中的“移动金库”。小偷对游客的行程、停靠点乃至用餐时间了如指掌,很难不让人怀疑有内部人员泄露信息,比如司机、导游,甚至餐厅员工。 这股风潮也波及公众人物。演员陈赫在罗马街头背包被顺走,方媛在米兰机场奢侈包和护照被抢,今年孙坚在西班牙下飞机钱被偷,住五星级酒店仍被贼惦记,黄晓明团队在巴黎工作时摄影师设备包被划开,镜头、证件等失窃,损失惨重。 保险公司调查数据印证:欧洲意大利盗窃问题最严重,法国和西班牙次之。在罗马特莱维喷泉等著名景点,每百万游客近五百起失窃案。窃贼手法多样,有假装问路、故意冲撞,常见团伙作案,一人制造混乱,同伙趁机行窃。 这种现实与国内治安环境反差巨大。国内地铁打盹无需担心财物,在欧洲吃顿饭可能损失惨重,这或许是无形的“安全感溢价”。有人开玩笑说去欧洲防弹衣比防晒霜实用,但面对专业化团伙,个人防范意识也无力。 那么,面对如此局面,游客又能如何自保? 选择信誉良好的旅行社,并仔细确认关于行李看管和安全的条款。护照、签证等重要证件,务必提前拍照或扫描,并存一份在云端或邮箱。 旅途中保持低调,本着财不外露是基本原则,现金、护照和银行卡要分散存放。背包最好有防盗设计并时刻置于身前。在罗马、米兰等城市的某些治安黑点,天黑后尽量避免单独外出。无论是跟团还是自驾,停车后切记带走所有行李,并反复确认车门已锁好。 再者,要提高警惕。遇到过于热情、主动搭话或兜售小商品的人,尤其是成群结队的,最好保持距离,不要理睬。刷卡时用手遮挡密码区,防止被盗录。 万一不幸中招,第一时间报警并索取回执。护照丢失,须立刻联系中国驻当地使领馆补办旅行证。如果购买了旅游保险,报警记录和财物价值证明是申请理赔的关键。 说到底,外面的世界固然精彩,但安全永远是旅行的底线。在期待有关部门加强合作、旅行社升级安保措施的同时,游客自身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才是玩得踏实、玩得舒心的根本。毕竟,谁也不希望一场精心策划的梦想之旅,最终只换回一份惊魂未定的报警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