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79年3月2日,越南昆隆村阵地上,解放军战士何元海已杀红了眼。他端起机枪狂扫

1979年3月2日,越南昆隆村阵地上,解放军战士何元海已杀红了眼。他端起机枪狂扫,愤怒地喊道:“兔崽子们,你们打死了我的班长,我要你们偿命,来吧!”在坤子山战斗中,何元海所在的54军161师481团7连7班负责在昆隆村南侧阻击越军。尽管7班英勇顽强,打退了越军4次进攻,击毙越军21人,为连主力歼灭坤子山敌军起到了关键作用,但7班的伤亡也很惨重,班长和副班长接连牺牲。 1979年的中越战争,是一场因边境争端和国际局势引发的短暂冲突。那时候,越南刚入侵柬埔寨,中国决定出兵反击,教训一下这个“忘恩负义”的邻居。战争从2月17日打到3月16日,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但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伤亡惨重。凉山地区是越南北部的重要地带,坤子山则是凉山的战略制高点。谁能拿下这座山,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而昆隆村,恰好是通往坤子山的咽喉地带。 何元海所在的54军161师481团7连,接到命令要攻占坤子山。7连的主力负责正面进攻,而7班的任务是在昆隆村南侧阻击越军援兵。这可不是轻松活儿,越军人数多,火力猛,7班只有9个人,装备也有限。可他们知道,只要守住阵地,连队才能安心打主战场。 何元海1958年出生在湖北鄂州的一个小山村,家里条件苦得不行。母亲聋哑,哥哥脑子不好,父亲死得早,他从小就得扛起家里的担子。1978年,他终于穿上军装,成了54军的一员。在部队里,他个子不高,但干劲十足。特に他练得一手好枪法,很快就当上了机枪手,还拿过三等功。战友们都说,这小子倔强得很,打起仗来肯定不含糊。 1979年2月,部队接到命令开赴前线。何元海跟着7连上了火车,一路颠簸到了广西边境。出发前,他给家里写了封信,说要为国争光。谁也没想到,这场战争会让他的人生彻底改变。 3月2日清晨,昆隆村的战斗打响了。越军早有准备,依托地形拼命抵抗。7班的阵地设在村南的山坡上,能俯瞰敌人的动静,但掩护少得可怜。越军第一波进攻来得很快,几十号人端着枪往上冲。7班的机枪和步枪一起开火,打得敌人抬不起头。这一仗打退了敌人,但大家都明白,这只是开始。 紧接着,越军又发动了第二波、第三波进攻。每次人数都比上次多,火力也更猛。7班的子弹越打越少,阵地上的气氛越来越紧张。第三波时,班长向永文中了弹,当场没了气息。副班长想接手指挥,也被一颗子弹打倒。9个人的小队,转眼就只剩几个人能动。 何元海看到班长倒下,眼都红了。他冲到机枪旁,端起来就扫。越军火力很快集中到他身上,子弹擦着他的肩膀和腿飞过,血流了一地。可他没退,继续扣着扳机,直到一枚手榴弹炸响,他被冲击波掀翻,昏了过去。 7班拼尽全力,打退了越军第四波进攻,总共干掉了21个敌人。这场阻击战拖住了越军的脚步,让连主力顺利拿下了坤子山。可7班的代价太大了:班长、副班长和另一个战友牺牲,剩下的人几乎个个带伤。战后统计,54军在凉山战役中伤亡上千人,7班只是这场战争的一个缩影。 战斗结束后,连长带人清点阵地,发现何元海倒在血泊里,满身是伤,没了呼吸。大家以为他死了,把他和其他牺牲的战友放一起。可等部队撤下来准备掩埋时,他的尸体却不见了。原来,越军把他当俘虏拖走了,还送到医院抢救了回来。 被俘后的何元海被关进越南的战俘营。那地方条件恶劣,吃的是发霉的米饭,睡的是潮湿的地面。卫兵态度很差,时不时就动手。他身上伤还没好全,疼得睡不着觉。他想过跑,也想过死,可都没成功。整整两年,他咬着牙熬了过来。 1981年3月,中越在友谊关交换战俘,何元海被放了回来。站在国境线上,他攥紧拳头,眼泪止不住地流。那一刻,他终于觉得自己活过来了。 可回到家乡后,事情却没那么简单。村里人听说他是战俘,态度全变了。有人说他丢了部队的脸,有人说他活着回来是运气不好。村口那块纪念碑上,他的名字被刮掉,荣誉也没了。何元海不吭声,默默干起了守林场和鱼塘的活儿。晚上,他常一个人坐着发呆,想着战友,想着那场仗。 直到2013年,原连长陈晓成听说了他的事,专程找到村里。两人见面时,陈晓成一把抱住他,眼泪哗哗地流。他觉得愧对何元海,开始四处奔走,找媒体、找政府,把他的故事讲出来。慢慢地,大家开始关注这个被遗忘的英雄。他的遭遇被报道,生活也改善了些。 2016年,何元海去了广西凭祥的烈士陵园,祭拜战友。他带了瓶家乡的白酒,倒在墓碑前,低头站了很久。看着刻着自己名字的墓碑,他终于释怀了些。 何元海不是什么大人物,就是个普通的农村娃。可他用自己的命,守住了阵地,守住了战友的希望。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战争不只是数字和胜利,还有无数像他一样的普通人,付出了太多却少有人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