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年,朱温召儿媳王氏侍寝,谁料王氏轻声在朱温耳边说:“你儿子要谋反!”朱温听了哈哈大笑:“他不敢!他要来,我就杀了他!”谁知下一秒,儿子朱友珪就带着500士兵闯入寝宫,朱温大怒,指着朱友珪骂:“逆子!” 李克用病逝,李存勖继位后,原本还以为这是李克用的诱敌之计,直到后来才确认李克用已死无诈,原本以为大患已除,放心进兵,谁知却因李存勖偷袭而大败,死伤无数。 朱温对此感叹说“生子当如李亚子,我儿子相比他,简直就像猪狗一样,有他在,李克用虽死犹生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若说黄巢广受赞誉,那朱温这一位叛徒也曾饱受鄙夷。原本是黄巢起义军一员的他,却叛投了王重荣,跟李克用一起杀黄巢起义军,后来击败秦宗权、朱瑄等割据势力,挟制唐昭宗,杀死一批宦官,开始独揽大权。 从起初的背叛黄巢起义军,再到后来的“白马驿之祸”,1964年逼迫唐昭帝迁都洛阳,而后杀害。 立唐哀帝后不久,又逼其禅位,不久后也将其杀害(唐哀帝死时年仅17),可以说,朱温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帝王,名不正,言不顺。 李克用病逝时,朱温原本还以为这是他的诱敌之计,后来亲自到泽州指挥部队撤军,才确定李克用是确凿无疑的死了,并没有欺诈。所以便又召回部队,想再次包围潞州。 毕竟,李克用刚刚病逝,他的儿子刚刚登基,此时不趁人之危,更待何时? 然而英雄出少年,李存勖靠奇袭大获成功,击败了后梁的部队。后梁部队损失近万人以上。曾经围困长达一年多的潞州之围也解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子当如李亚子,朱温为此感叹自己的儿子实在不中用,连猪狗都不如。 李存勖的实力有些超乎他的想象,后来还近乎将刘守光消灭,此时朱温想要围魏救赵,也无济于事了,他只能率领部队撤退。他虽曾经踌躇满志,一心想成为枭雄,然而如今到底年老体弱,也患病在身。 长江后浪推前浪,李存勖果然并非池中之物啊。朱温撤退之时,一路颠簸 病情加重。最后一路走走停停,才返回洛阳。 他忍不住感叹说“太原余孽死而复燃,竟如此猖狂。李存勖胸怀大志所图不小。而我几个儿子皆非他的敌手,只怕我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说完便痛哭失声,当场昏死过去。臣子们急忙传来御医为他整治,朱温才渐渐复苏过来,病情稍微得以缓解。 他并未死于李存勖之手,而亡于儿子手中。 自从长子朱友裕早亡后,朱温始终未立太子,而如今病体沉重,命不久矣。不由得他不下决心了。几个儿子皆不堪重用,唯有养子朱友文勉强可以成气候,在这五代十国时期,在这群雄逐鹿的乱世,嫡长子继承制已不再必要,能者居之。 所以朱温决定传位于朱友文,虽然朱友文此时于开封驻守。但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却被他送入了宫中,为自己侍疾。 朱温打算偷偷将传国玉玺交给王氏,让她转交给丈夫朱友文,然而前来宫中侍疾的岂止有王氏一人。 朱友珪的妻子张氏也在内,得知朱温要将皇位传给朱友文,甚至已经转交传国玉玺时,她心中便暗暗叫躁,立刻火速传信给丈夫朱友珪,朱友珪此时是控鹤都指挥使,掌控着皇宫的警卫工作,想要谋反,轻而易举。 朱温想要传位给朱友文,则势必要扫除障碍,毕竟朱友珪是有野心之人,不可不防,所以他下诏任命朱友珪为莱州刺史。 朱友珪岂甘心将唾手可得的皇位放弃,一旦被贬到莱州,贬到地方。朱友文登基,那也免不了杀身之祸。 一不做二不休,借此时机除掉朱温。 朱温看到朱友珪谋反后面愤怒的说“我只怨自己没有早杀掉你,你悖逆至此,杀父篡位,上苍会放过你吗?” 听到这里,朱友珪火冒三丈,因为自己才是朱温的亲生儿子,最有资格继承,为何要平白无故将皇位让给他人。他怀疑是朱友文蒙蔽了朱温,也怀疑是朱友文妻子王氏与朱温有了苟且,向朱温献媚,这才让自己父亲改变了主意。 所以也是气得破口大骂,对自己的马夫冯廷谔喊“将老贼碎尸万段,”冯廷谔提刀追砍,朱温也想像秦王绕柱躲避荆轲一般闪躲,然而冯廷谔有三次劈到了大柱子上,但到底一身病体,很快就精疲力竭了,瘫倒在了床榻之上。冯廷谔瞅准的机会刺中他的腹部,朱温当场毙命。 朱友珪夺位不久后,朱友贞就起兵讨伐,朱友珪派出战将抵挡,然而对方却反被朱友贞招降,最后朱友贞成功进入了开封。 袁象先也向朱友珪发难,率兵冲入了皇宫,朱友珪赶紧携妻子李氏一同逃命,然而此时追兵已至,朱友珪料到自己不能活命,与其受辱还不如自尽,就让冯廷谔将自己和李氏杀死。 参考资料: 《二十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