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国军少将趁着夜色,闯入地下党员陈融生家里,他用枪顶着陈融生的脑袋,低声说:“只要你帮我寻到共产党,我绝对会保护你!”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6年秋天,华北局势紧张,国共谈判破裂,战火一触即发,北平城中,第十一战区外事处副处长陈融生刚结束一天公务,深夜回到住处。 刚放下公文包,还没换下外衣,房门被人用力推开,一股冷风灌进来,一只黑洞洞的枪口紧贴着他的额头。 持枪之人是保定绥靖公署作战处的少将处长谢士炎,在国民党军中,他是少有的实干将领,出生将门,早年留学军校,英法俄三语皆通,军事素养深厚。 抗战期间,他在浙江衢州指挥团部与日军浴血奋战四昼夜,歼敌两千余人,击毙敌军旅团长,是当时国军中少见的硬骨头,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对他评价极高,认为他有智有勇,是难得的青年将才。 抗战胜利后,他被任命为武汉前进指挥所主任,负责接收日伪资产,他严禁下属贪污,在接收过程中坚持公开、透明,但这种做法触犯了既得利益者,被军统以“发接收大财”罪名诬陷。 蒋介石批准了他的撤职查办,他被关进监狱三个月,失去了职位、声誉和自由,他清楚地知道,在这个体制里,讲原则、讲公正,是没有好下场的。 他出狱后,受老上级孙连仲推荐,被调至第十一战区任高级参谋,表面上恢复职位,实则已无实权,他对这个制度彻底失望。 那天晚上,他带着一份绝密情报,亲自闯入陈融生家中,他已经知道陈融生的真正身份,这位外表温和、不多言语的“副处长”,实际上是中共地下党员,他没打算威胁,他是来赌命的。 他从西装内袋取出一张手绘作战图,是国军即将对张家口实施突袭的详细部署,他把这份图交给陈融生,是下定了决心的。 他不再想为腐败体制效力,他想找共产党,想用自己最后的身份价值,换一个有意义的结局。 陈融生拿到图后,立即通过北平地下党的渠道将情报送往中共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几天后,延安方面对外公布了这一作战图,中共在国际上迅速扭转舆论,揭穿了国民党的进攻意图。 同时,解放军在张家口布设伏兵,打乱了国民党计划,击溃了两个师的进攻部队,谢士炎提供的情报,被中央认为是重要的战略胜利前提。 经过组织的多重审查,1947年2月初,谢士炎被秘密接见,在东直门外海运仓胡同的一间小屋中,谢士炎在叶剑英的主持下宣誓入党,化名“谢天纵”,从此,他成为中共潜伏在国民党高层的一员。 他在保定绥靖公署以作战处处长身份继续工作,外人看不出丝毫异常,实则他将国民党在华北的军事部署、美军援助动向、特种部队训练情况等情报源源不断传送出去。 1947年9月,北平的一处秘密电台被破获,情报系统遭受重大打击,敌方通过密码本反查,查出部分潜伏人员身份,不久,谢士炎被突然召往北平开会,他刚踏入会议室,便被保密局特务控制。 在随后的审讯中,敌人拿出谢士炎亲笔写下的作战文书原件,要求他供出上线,他拒绝,特务轮番上阵,施以酷刑,他始终未透露任何情报传递渠道。 牢房中,他与其他被捕同志分食干粮,用指甲在墙上刻下诗句,激励狱友,他没有抱怨,也没有后悔。 1948年10月19日清晨,南京雨花台刑场,谢士炎身着囚衣,神情肃穆,他没有留下遗言,只在衣袋中放了一张自己写下的诗稿,这一天,他与几位同志一起英勇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半年后,南京解放,叶剑英亲自到中央军人监狱查找谢士炎的下落,只找到了那张未写完的诗稿和一截残破的钢笔,叶剑英在得知他牺牲的消息后,久久未语。 谢士炎没有等到红旗插上南京城头,但他用生命送出的每一份情报,成为解放战争中不可替代的力量,他走上的是最艰难的一条路,但他坚定地走到底,他明白,他要守的,不是军衔,不是荣耀,而是一份信仰。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北京党史”慕课|第81课 北平五烈士——共产党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