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问刘墉:“朕34岁,属马,刘爱卿,你呢?”刘墉说:“臣也34岁,属驴,”乾隆一脸迷惑:“咱俩同岁,为何朕属马,你属驴?”刘墉的一番话,逗得乾隆哈哈大笑。 伴君如伴虎,要想在皇帝身边长久安稳的做官,不是一件的容易的事情,刘墉就做到了。 刘墉和乾隆的关系怎么样,从乾隆晚年的一件大事中可以看出来。 乾隆号称十全老人,文治武功都很出众,若是给皇帝评定等级,乾隆一定位居前列。 乾隆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等到要禅位的时候,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交出传国玉玺的时候老大不情愿,一直用各种借口拖延。 没有传国玉玺,嘉庆皇帝不好登基,朝堂上一时暗潮涌动,群臣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时候有人提出,禅位大典一切准备就绪了,他们上朝恭贺新帝,皇帝换人已经板上钉钉了,大家给乾隆施压,乾隆就不得不将传国玉玺交出来。 这事闹大了引起朝堂争斗,就是留下点儿不愉快,也要让两任皇帝产生龃龉,影响以后的统治。 就在大家要恭贺新帝的时候,刘墉出来制止了这个行为,表示要去劝一劝乾隆。 “大家稍安勿躁,禅位大典诸事皆宜,不必把传国玉玺一事闹大,让太上皇想明白了就好了。” 刘墉一个人去面见太上皇乾隆,看乾隆正在书案前怀念从前的辉煌盛世,心情有些低落。 “刘墉,禅位大典准备的怎么样了,外面可还热闹。” 长江后浪推前浪,饶是乾隆这样的没什么遗憾的皇帝,到了退位的时候也心有戚戚,觉得自己被抛弃在后。 “回太上皇,朝堂内外都在称颂太上皇您的文治武功,大家感念您创造的太平盛世。” 刘墉夸赞了一通,乾隆脸上的表情舒展了起来。刘墉再接再厉,说起了当初入朝为官的时候,每日都为遇到乾隆这样的明君而感激。 说着说着,刘墉话锋一转,就说起了祖宗规制,感慨遇到乾隆这样的君主,是大清之幸。 聪明如乾隆怎么会听不明白,刘墉这是暗示他尽快传承大宝,让清朝继续平稳过渡给嘉庆。 乾隆开始顾左右而言他,讲着自己守护江山的不易,当年平准之战,乾隆力排众议,为大清赢得了安宁。 “这传国玉玺的分量有多重,又有谁能知道我的心呢?” 刘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这件事上毫不退让,最后终于说动乾隆拿出传国玉玺,禅位大典的朝贺之礼才得以顺利进行。 刘墉为官,在大事上不含糊,保持着刚正不阿的本性,这才能够被老百姓称赞。不过在小事上,刘墉非常具有人生智慧,总是能轻松化解潜藏的危机。 刘墉出身名门望族,三代都是朝廷上的名臣,到了刘墉这一辈,他也学识渊博,进入仕途做官。 刘墉才高八斗,不过他深知,他被乾隆信任重视,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父亲的荫蔽,因此刘墉早早学会韬光养晦,不出风头。 刘墉的仕途起起伏伏,每次被贬官都会得到乾隆的安抚,有了功绩又会被升迁。虽然被乾隆责备过行事惫懒,太过圆滑模糊,不过刘墉也做了不少实事。 比如他为民请命、除暴安良,识人断案主持公道,宋代有黑脸青天包拯,乾隆朝有白面青天刘墉。 刘墉在民间的声望高了,难免就会引人瞩目,和珅就十分提防刘墉,时不时在乾隆耳边吹点二耳边风,说刘墉在当地比皇帝还有威望。 乾隆找了个机会召见刘墉,试探刘墉的态度,看看他是否有不臣之心。 “朕如今34岁有余,生肖属马,主持政事也有些年了,刘爱卿你是何年生人,又是何属相啊。” 乾隆自然知道刘墉跟他一般大,他想想看看刘墉如何回答,是不是因为做官有了功绩就自命不凡。 刘墉沉吟了一下,回应乾隆,他也34岁,可是身为臣子,他不属马,而属驴。 “我资质平庸,承蒙皇上恩惠做官,比不上皇上天人之姿,配不上骏马,只能以驴作为生肖。” 刘墉的意思是,乾隆是骏马,统领江山社稷,而刘墉是辛劳的驴子,为皇帝干活,不敢有半分逾越,乾隆听后哈哈大笑,这件事就此揭过去。 参考资料:乾隆、刘墉、和珅、纪晓岚的真实关系.书画艺术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