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45年,苏军打败日军进入东北。苏军对日军留在东北的重工业设备羡慕不已。这些重

1945年,苏军打败日军进入东北。苏军对日军留在东北的重工业设备羡慕不已。这些重工业设备不仅完整还相当先进,质量也是杠杠的。1946年,苏军终于按耐不住,决定全面拆走这些在东北的日本重工设备。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本宣战,150万苏军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冲进东北,没几天就把日本关东军收拾得服服帖帖。日本投降后,苏军占领了东北,眼睛却盯上了那些工厂里的大家伙。 东北可是日本在亚洲的老巢,工业底子厚得不得了。沈阳的钢铁厂、哈尔滨的化工厂、大连的造船厂,设备齐全不说,技术还领先。当时苏联刚打完德国,国内工业被炸得稀巴烂,正愁没东西重建呢。东北这些设备,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苏军能不馋吗? 这事还得从1945年初说起。那时候,苏、美、英在雅尔塔开会,签了个协议,意思是苏联帮着打日本,能在远东捞点好处。这给苏军进东北铺了路。可光有协议还不够,苏联自己也有算盘。 第一,东北的设备能直接拿回去救急,修工厂、造武器,省时省力。第二,控制东北工业,能在远东多一张牌,跟美国掰掰腕子。第三,他们还想让中国少点工业底气,免得以后不好拿捏。总之,既有条约撑腰,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1945年8月14日,中苏签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说好苏军12月3日前撤走。可苏军没闲着,撤之前先把能拆的都拆了。 他们派了一堆工程师和技术员过来,带着士兵和日本战俘、中国劳工一块干。发电机、实验设备、化工厂流水线,能搬的全搬走,搬不下的就砸烂。沈阳的电厂、大连的船坞、哈尔滨的煤矿,全被翻了个底朝天。据说光设备就拆了几千吨,连水泵、电缆这种小东西都没放过。动作快得像抢银行,下手狠得让人咋舌。 苏军这一折腾,东北工业算是彻底趴窝了。发电厂没电了,化工厂停工了,煤矿挖不了煤,连城市水管都停了。为啥?核心设备全被拆走了呗。 有人算过账,苏军卷走的设备值好几十亿美金,这还不算停产带来的损失。东北本来是中国的工业心脏,结果被这么一搞,直接成了空壳子。老百姓日子苦不说,工厂工人也没活干了,整个经济跟断了气似的。 1946年5月,苏军终于拍拍屁股走了,留下一片废墟给中国。中国政府接手后,头都大了。工人们靠着点老设备加班加点,技术员从全国各地调过来修厂房,可没那些先进玩意儿,干啥都费劲。 重建花了好几年,钱也砸进去不少。有的工厂只能从零开始,买新设备、学新技术。东北工业缓过这口气,靠的是无数人的血汗,可那份底子被苏军掏空的亏,谁也补不回来。 苏军这事干得太明目张胆,国际上不少人看不下去。美国带头骂,说苏联这是抢劫,违反国际法。可那时候冷战刚起步,谁也管不了苏联。中国也抗议过,让苏联把设备还回来,可苏联死活不认账,推得一干二净。 最后咋样?啥也没要回来。中国只能自己扛着,国际社会也就是动动嘴皮子,啥忙也没帮上。 这事还不光是设备没了那么简单。中苏本来签了友好条约,可苏军这么一搞,中国人心里能没疙瘩吗?东北被掏空,主权被踩了一脚,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后来中苏关系越来越僵,到60年代彻底翻脸。苏军拆设备的这出戏,不光伤了东北的筋骨,也给两国关系埋了个大雷。历史证明,这种“友好”底下藏着刀子,早晚得捅出来。 苏军打败日军是好事,可拆设备这事咋看都透着股贪婪劲儿。他们是胜利者不假,但胜利不是随便拿东西的理由。东北的工业是日本造的,可这片土地是中国的,苏军这么干,等于把中国当提款机。 这事告诉咱,战争从来不简单,胜利背后往往还有账要算。苏联重建了自己的工业,可东北却倒退了十几年,这笔账该咋看,咱心里得有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