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07年,徐锡麟掏出手枪,对“恩师”恩铭一通乱射,恩铭身中7枪倒地,恩铭的妻子

1907年,徐锡麟掏出手枪,对“恩师”恩铭一通乱射,恩铭身中7枪倒地,恩铭的妻子是庆亲王奕劻的女儿,她下令把徐锡麟的心肺掏出来,只为报仇。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07年7月6日清晨,安庆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这是该学堂的第一届学员结业,官员、师生、军警整齐列队,安徽巡抚恩铭也亲自出席,他坐在主席台正中,身穿官服,神情庄重,场面井然有序。   站在他身边的是此次典礼的会办徐锡麟,曾被他提拔并倚为心腹,这场典礼本应象征地方新政的成果,但随着枪声的响起,一切戛然而止。   徐锡麟从靴筒中取出左轮手枪,对着身边的恩铭连开数枪,由于两人距离很近,子弹几乎全部命中要害,恩铭倒地不起,现场顿时陷入混乱,学生和官员四处逃散,枪声和呼喊声交杂在一起。   埋伏在学生队伍中的几名革命党人见状立即响应,掏出随身携带的武器加入枪战,恩铭的随从试图将他救出,被追击的枪火再次击中,一行人全部倒下,事发后不到一刻钟,恩铭被确认死亡,身中七弹。   徐锡麟发动此次刺杀行动并非仓促决定,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深受民族主义影响,认为清朝政权已无法救国,他回国后,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加入光复会。   表面上,他以教书为业,在绍兴创办学堂,暗中则联络同志筹划起义,为了积聚武力,他接受了建议,设法进入清政府系统,他用家产购买道员官职,被派至安徽任职,恰好当时安徽由恩铭主政,两人因此结识。   恩铭是科举出身的满族官员,行事严谨,在地方上推行新政,设学堂、整军纪,在官场与民间都颇有声誉,他对徐锡麟印象良好,委以重任,让他兼任巡警学堂会办及陆军小学监督等职务。   徐锡麟借此职位频繁出入军械所,在学堂中安插会党成员,暗中储备枪械,他甚至通过恩铭之手,调拨到了购置武器的经费,这些举动为后来的起义打下基础。   最初计划在7月8日动手,但革命组织在他处暴露,牵连甚广,一份包含光复会成员名单的文件被送至清廷高层,随后流入安徽,当中赫然出现徐锡麟的化名。   他得知身份即将暴露,已无退路,只得提前实施行动,7月6日,原定的毕业典礼提前举行,他的革命伙伴来不及到位,他只得依靠少数几人孤注一掷。   行刺后,徐锡麟迅速带队冲向安庆军械所,试图夺取武器扩大行动规模,他们打死守卫后进入军械所,准备调集弹药进行反击。   然而守军已将弹药锁入地下库房,钥匙也随其带走,面对四面围攻的清军,徐锡麟下令停止开炮,以免波及民居,他们被困数小时,最终寡不敌众被清军擒获。   押解至衙门后,徐锡麟没有辩解,他神色平静,承认全部责任,请求放过参与学堂工作的其他人员,他一再强调此次行动不是私人恩怨,而是出于民族大义,他拒绝跪地,态度坚定,供词内容清晰有据。   恩铭的妻子是庆亲王奕劻之女,出身皇族,身份尊贵,得知丈夫在典礼上被刺杀,并目睹尸身的弹孔后,她悲愤难平。   据史料与民间记载,她亲自下令对徐锡麟施以酷刑,当日在衙门外处决时,行刑者剖开徐锡麟的腹部,挖出心肺,示众报复,此事虽未被载入官修史书,但在地方官兵与百姓之间迅速流传。   这一事件在安庆引发巨大震动,百姓议论纷纷,许多人对徐锡麟表示不解,认为他杀害一位推行新政的好官,又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恩师,实属大逆不道,他被斥为“白眼狼”,行刑当天,围观者不乏谴责与指责。   刺杀事件发生后,清廷震怒,立即下令缉捕光复会残余,秋瑾因此被牵连,在绍兴被捕,她本有机会逃亡,却坚持留下,不久之后,她也被处决,与徐锡麟遭遇不同,秋瑾的就义在当地百姓中激起广泛同情。   徐锡麟身后四年,清朝被推翻,辛亥革命成功,他所在的组织并入同盟会,他的名字与秋瑾一同被新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在安庆,也立有纪念碑,记载着这段血与火的历史,尽管他的做法在当时存在极大争议,但从后来的政权角度看,他被认为是反清斗争中的牺牲者。   这起刺杀事件至今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则震撼的片段,一位年轻的革命者掏枪刺杀“恩师”,一位朝廷高官的遗孀命人剖心报仇。   政局动荡、民族情绪高涨的背景下,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纠缠在一起,留下了极为复杂的历史印记。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学习英烈 致敬英烈】“光复军”首领徐锡麟;中国军网——英雄烈士谱|“光复军”首领徐锡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