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恒杰,搭乘一艘渔船,自费去南沙考古。船至菲、越非法占据的双子礁,两国军队一顿乱枪,不准登岛。王恒杰便转去由台湾军队驻守的太平岛,那里毕竟都是中国人。 1992年5月,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恒杰做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他自掏腰包,租了艘简陋的渔船,带着几个渔民,直奔南沙群岛搞考古考察。当时的南海,风浪大不说,地缘政治还紧张得像绷紧的弦。菲律宾、越南等国非法占据了不少岛礁,中国的主权声索正缺硬证据。王恒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觉得自己得干点啥。他不是为了名利,而是想用考古实证告诉世界:这片海,从古至今就是中国的。 王恒杰不是一般人。他是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专攻边疆历史和考古,学问扎实得没话说。早年经历也不简单,日军侵华时他失去了一条左小臂,但这没挡住他对知识的渴求。考上大学后,他一头扎进考古事业,跑遍了边疆,研究那些被遗忘的历史遗迹。他的学术路不好走,身体残疾,经费也常捉襟见肘,但他硬是凭着一股韧劲闯出了名堂。到1992年,他已经是圈子里响当当的人物,可他不满足于书斋里的成就,决定亲自下海。 那时候,南海问题越来越棘手。菲律宾、越南等国仗着地理优势,抢占了不少岛礁,还振振有词地说中国没证据证明这些地方自古是自己的。国际上吵得不可开交,国内也急需历史依据给主权主张撑腰。王恒杰明白,空口无凭不行,得拿出真家伙。他相信南沙群岛藏着中国先民活动的痕迹,只要挖出点东西,就能狠狠打脸那些质疑声。于是,他没等国家拨款,自己凑钱,找了几個懂海路的渔民,就这么上了船。 这趟旅程可不是闹着玩的。渔船简陋,风浪一打就晃得厉害,更别提还有外国的威胁。船开到双子礁附近时,麻烦来了。这地方被菲律宾和越南非法占着,他们的军队守得死死的。渔船刚靠近,就挨了一顿乱枪。子弹打在海面上,场面吓人,渔民都慌了。王恒杰却没退缩,他试着沟通,可风浪太大,对方压根不理。眼看硬闯没戏,他果断决定转向,不能让大家冒险。这一下,目标改成了台湾驻守的太平岛。 太平岛不一样,毕竟是台湾军队管着,大家都是中国人。王恒杰他们到的时候,士兵们先是全副武装围上来,气氛挺紧张。可王恒杰站出来,说明身份和来意,强调南沙是中国的领土,态度不卑不亢。士兵们听明白了,慢慢放下了戒心,同意他们上岛。这一步很重要,要是没登岛,整个考察就得泡汤。在岛上,王恒杰没浪费时间,带着人四处勘察,果然发现了好东西。 在太平岛上,王恒杰他们挖出了不少宝贝,比如东汉时期的五铢钱、宋代的青瓷片。这些东西不是随便捡来的破烂,而是实打实的历史证据。东汉距今两千多年,宋代也有一千多年,这说明啥?说明中国人在很早以前就在南海活动,比菲律宾、越南那些国家插足早得多。这些文物直接把中国的历史存在刻在了南沙的土地上,谁也反驳不了。王恒杰知道这些发现的分量,回来后赶紧整理研究,成果一公布,学术界和国际社会都炸开了锅。 专家们给了王恒杰的成果很高的评价。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张学辉研究员就说,这批文物填补了南海考古的空白,是研究这片海域历史的宝贝。连台湾的学者都认可,说这些东西是不可多得的线索。国际上虽然有些人不服气,但面对铁证,也只能硬着头皮承认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根基比他们深。 这次考察不只是挖了几件文物那么简单。王恒杰的故事传开后,很多人被感动,也开始关注南海的历史。后来,他把研究成果整理出来,成了学术界的经典案例,连带着推动了更多人对南海问题的研究。 可惜,王恒杰没能一直干下去。1996年7月1日,他因病去世了,才64岁。对考古界来说,这是真损失。不过他走得值,走前叮嘱家人把骨灰撒在南沙海域,跟他热爱的土地永远在一起。他的学生、同事都说,王老师这辈子没白活,他的精神比那些文物还珍贵。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