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量:文明协同的星辰大海!
当古罗马军团用铁蹄踏遍欧陆之时,两千年前张骞持节通西域的壮举,却开辟了一条传播文明与友谊的“凿空之旅”;在西方地理大发现常伴随着殖民掠夺的阴影时,郑和庞大船队七下西洋,所到之处播撒和平与交流的种子——这是中国力量在历史长河深处谱写的诗篇,其底色是联结而非征服,是共享而非独霸。
在人类历史的宏大画卷中,中国力量常以其独特的和平气质熠熠生辉。汉唐盛世,长安城成为“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世界中心,丝绸之路驼铃悠悠,将西域的胡旋舞与中原的丝绸交织成一曲文明协奏曲。盛唐气象既包容了来自异域的胡风乐舞,又无私输出了纸张、印刷术与精妙丝织技术。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的《维摩诘经变》,印度佛经故事在画师笔下化为了中原人物的神采,突厥可汗与汉家天子共聚一室——这如“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所彰示的,正是古代文明交流的盛况。明朝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庞大宝船所至,留下的是和平碑铭与友谊长桥,而非殖民据点。历史早已证明,中国力量的本质是合作与共享,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宽广胸怀。
当世界步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力量以其古老智慧与现代责任,正在为全球治理注入新活力。面对新冠疫情,中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截至2023年已向全球供应超过22亿剂疫苗,犹如新时代的“张骞”为世界送去生命的希望。在气候变化这一严峻挑战面前,中国不仅郑重承诺“双碳”目标,更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切实支持。古老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今日焕发出新的生机,它超越零和博弈的桎梏,在尊重各国自主发展道路基础上,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为全球发展铺设一条合作共赢的大道。中国力量所贡献的,正是亚里士多德所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协同智慧。
这种力量新哲学,其精髓在于对“力量”本质的深刻重思——它并非唯我独尊的霸凌霸道,而是推动人类协同进步的文明纽带。它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交往智慧,都指向一种超越狭隘利益、追求共同福祉的力量伦理。今日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这一古老智慧的当代表达,也是人类文明在全球化时代所能达成的最深“最大公约数”。它正与康德“人是目的”的道德律令共鸣共振,并昭示着一种超越民族主义狭隘藩篱的崭新可能。
历史深处张骞的节杖、郑和的宝船,已化作今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灭灯塔。从长安城万国衣冠的盛唐气象,到“一带一路”上如繁星般点亮的合作项目,中国力量始终在实践一种“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明逻辑。
未来世界需要的不是一座孤峰,而是如良渚玉琮、希腊柱廊与玛雅金字塔共同筑就的文明星空——中国力量,正是推动人类文明在差异中寻求和谐、在协同中迈向星辰大海的永恒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