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该怎么办?特朗普亲口说出残忍真相,美国占一半,中国拿四成。 全球量子技术竞赛的最新数据让欧洲决策者坐立不安,麦肯锡《量子技术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美国在该领域投资占比高达50%,中国以40%紧随其后,而欧盟27国总和仅占5%,这个数字甚至低于英国单独获得的6%份额。 欧盟委员会内部简报承认,在决定未来经济格局的关键赛道上,欧洲正面临“系统性掉队”风险。 量子计算机的突破正在改写科技竞争规则。德国联邦教研部发布的对比数据显示,中国“九章三号”量子计算机处理特定问题的速度比超级计算机快亿亿倍,而欧洲目前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仅相当于中美三年前的水平。 这种代际差距直接影响到药物研发、金融建模等核心产业,法国赛诺菲集团已宣布将部分新药模拟实验外包给中国量子计算实验室。 人工智能领域的剧本正在量子赛场重演,欧盟统计局2024年一季度报告指出,中美企业包揽全球83%的AI专利转化,而欧洲本土培育的DeepMind被谷歌收购后,再也没有诞生过同等量级的创新企业。 这种“起大早赶晚集”的现象令柏林工业大学教授穆勒深感忧虑:“我们在论文数量上仍是强国,但总在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摔跤。” 美国的“技术护栏”政策正在精准隔离欧洲盟友。根据《华尔街日报》获得的美国政府备忘录,2023年以来美国商务部已驳回17项美德量子技术合作申请,同时却批准了24项美英联合研究项目。 这种选择性技术封锁让马克龙在爱丽舍宫科技会议上直言:“某些盟友正在用手术刀解剖欧洲的科技未来。” 欧盟的研发投入失衡问题触目惊心,欧洲审计院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欧盟量子技术总投入仅为23亿欧元,不到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投入的三分之一,更严峻的是,这些资金分散在27个国家的89个项目里,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负责人哀叹:“我们像用玩具水枪对抗中美航母战斗群。” 产业外流已成欧洲科技界的“出血点”,荷兰ASML第二季度财报披露,其85%的EUV光刻机订单来自中美客户;德国博世集团已将在斯图加特的量子传感器产线迁至苏州工业园,瑞士《新苏黎世报》跟踪发现,过去18个月欧洲有47个高科技项目因资金短缺转向中美寻求合作。 北京的开放合作姿态形成鲜明对比,中科院量子创新研究院近期向包括德国马普所、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在内的12家欧洲机构开放了量子云平台。 这种务实合作获得《自然》杂志正面评价:“当技术民族主义抬头时,中国反而扩大了科学共同体。”但欧盟内部市场专员布雷顿承认,政治因素正在阻碍合作深化。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正在加速欧洲技术空心化,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前五个月美国从欧盟进口的高科技设备同比下降27%,同期在华采购额却增长43%,意大利工业家联合会主席博诺米在米兰峰会上警告:“我们正用关税大棒砸碎自己的饭碗。” 欧洲企业的自救行动折射出深层危机,大众汽车将自动驾驶研发中心从沃尔夫斯堡迁至合肥,巴斯夫集团在湛江投资100亿欧元建设量子材料基地,这些举动引发德国《商报》的尖锐提问:“当本土企业都用脚投票时,布鲁塞尔的科技主权还剩下什么?” 日内瓦国际关系学院的模拟预测显示,按当前趋势,到2030年欧盟在全球高科技产业占比将从21%降至9%。 这个曾经诞生过伽利略和居里夫人的大陆,如今站在了科技发展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在政治正确中自我束缚,还是打破桎梏重拾创新荣光,留给欧洲的选择时间已经不多了。 信息来源:麦肯锡《量子技术监测报告》、德国《明镜周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