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日本专家建议老人集体“切腹”,日本网友竟然表示完全同意! 在日本老人已经不再是值

日本专家建议老人集体“切腹”,日本网友竟然表示完全同意! 在日本老人已经不再是值得尊重,而是一种社会负担的代名词。有日本专家直言,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可以鼓励老人体面自杀,为社会减负。 先别急着批判日本年轻人冷血,来看看他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现实。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高达29.1%,预计 2025 年将突破 30%,是全世界最高。 总人口以每年约 50 万的速度减少,而老年人口却持续增加,形成 “倒金字塔” 式的人口结构。 这种变化直接冲击了养老金体系:交钱的人少了,领钱的人越来越多,政府承担的债务也随之加重。 关键是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过得也并不好。 有数据显示,2024 年日本男性平均每月养老金才 14.9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7400 元),女性只有 9.3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4600 元),远低于生存基准线。 现实中的日本老人并非人们想象中的 “既得利益者”,许多老年人因养老金不足,不得不继续工作。 73 岁的老人凌晨 1 点半起床搬运货物,80 岁的老人在工厂流水线工作,这样的场景在日本并不罕见。 企业为适应老年员工,甚至专门改造了工作环境,如将电线移到墙上、安装辅助把手等。 这些老人并非贪恋工作,而是不工作就无法维持生计。 日本政府的养老金制度建立在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却未能适应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老年人陷入贫困与被迫劳动的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年轻人却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面临就业不稳定、薪资停滞不前的困境,却要承担日益沉重的养老负担。 日本企业为削减成本,大量采用非正式雇佣,年轻人的收入普遍低于父辈,甚至难以维持基本生活。 据统计,日本年轻人的实际工资已连续两年下滑,而房价和物价却居高不下。 这种经济压力使部分年轻人将自身困境归咎于老年人,认为他们占据了社会资源,阻碍了年轻人的发展。 日本专家成田悠辅的言论虽极端,却折射出日本社会的深层矛盾。 他在节目中多次强调,老年人应 “主动牺牲” 以减轻社会负担,甚至以恐怖电影《仲夏夜惊魂》为例,鼓吹建立类似的 “淘汰机制”。 尽管他后来解释这是 “抽象隐喻”,但仍有 50 多万日本网友成为他的粉丝,高赞评论中不乏 “成田教授说出了我们不敢说的话”“支持集体自杀论” 等言论。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日本历史上曾有 “弃老” 传统,如民间故事《楢山节考》中描述的老人主动赴死,以及二战期间部分老人为不拖累家人选择自杀,这些文化基因在社会压力下被重新唤醒。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 “恨老” 情绪正在侵蚀社会共识。 2016 年,神奈川养老院发生持刀袭击事件,凶手称 “老年人无用”;副首相麻生太郎也曾公开称老人 “病治不好就去死”。 这些言论与成田悠辅的观点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危险的舆论导向。 社会学专家警告,这种将老年人视为负担的观念可能导致政策失衡,例如政府为讨好年轻选民而削减养老福利,进一步加剧代际矛盾。 日本的困境揭示了老龄化社会的复杂性,解决问题需要系统性改革,而非简单归咎于某一群体。 养老金制度需要与时俱进,劳动力市场需提高年轻人的就业质量,同时开发老年人力资源。 例如,日本已放宽外籍劳工政策,2024 年在日外籍劳动者达 205 万,主要从事护理、建筑等领域。 此外,推广 “银发人才” 计划,让健康老人参与社会服务,既能减轻年轻人负担,也能提升老年人的社会价值。 日本的案例也为其他老龄化国家敲响警钟。人口结构变化是长期过程,政策调整需未雨绸缪。单纯依赖经济增长或牺牲某一群体的利益,只会加剧社会撕裂。唯有通过代际协作、制度创新和文化重塑,才能实现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评论列表

机器人
机器人 3
2025-07-03 19:26
可以设置养老金领取年限,比如到80岁就不发了,这样就减少了年轻人的负担。活到一定年龄应该就想开了,不能挡了后人的路。
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 3
2025-07-04 12:49
哪为什么不推行安乐死?以为人家八九十岁还要工作才能活下去不想自我了断吗?自己切腹很难下手的,如果有安乐死就容易了。老人放弃生命已经作出牺牲,吃人血馒头的除了威迫还想把自己的责任撇干净:自己切腹的,与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