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凶杀、阴谋……#巧克力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科普中国据《巧克力的暗黑历史》:当恋人们浓情蜜意时,大脑会产生一种叫作苯乙胺的化学物质。巧克力中也含有苯乙胺,这或许是它能够成为情人节甜蜜符号的原因之一。#情人节礼物#
但,凡事都有光明与黑暗的两面,巧克力也不例外。
奴隶、凶杀、阴谋……今天我们所要讲述的,就是巧克力最黑暗的一面。
巧克力与谋杀、灾祸
几个世纪以来,巧克力一直被作为谋杀、引诱和欺骗的手段。
有许多经过改编的故事,比如 17 世纪的墨西哥主教与他所在堂区的妇女们发生争执后,剥夺了她们在礼拜期间饮用巧克力的权利,她们为了报复主教,在其巧克力里下毒害死了他。
1913 年,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大西洋城,有人目击到一个男子行为异常,而他身边有一盒打开的巧克力放在人行道上。目击者说他看起来很“兴奋”,后来慌张地逃跑了。附近的孩子们从房子里出来险些误食了地上的巧克力,但被佣人及时阻止。警察赶到后发现,巧克力中被加入了足以致死两个成年人的二氯化汞。
在 20 世纪初的美国,最令人悲哀的巧克力谋杀案之一可能是发生在 1911 年,当时一个 5 岁男孩的冰冷尸体在纽约郊外的沼泽地里被发现。他的嘴周围有酸性烧伤,尸体下面有一个空药瓶,附近还找到一块巧克力棒。警方推断这个男孩是被以巧克力作为诱饵诱拐离开家,然后被人强行灌下毒药。这个孩子穿着非常昂贵的衣服,有人怀疑他是来自外地的绑架阴谋的一部分,结果在作案途中出了差错。
1925 年 9 月 8 日,英国格洛斯特郡新婚的阿格尼丝·普莱斯(Agnes Price)小姐通过邮寄收到一盒巧克力,上面简单写着“来自哈里”的字样。由于普莱斯认识一个名叫哈里的人,因此没有产生怀疑,她咬了一口巧克力,立刻尝到了重重的苦味,马上吐了出来。
她的丈夫史密斯先生切开一颗巧克力,发现里面有一种蓝色物质,后来被鉴定为的士宁(译注:又名番木鳖碱、马钱子碱,是从马钱子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毒性较大,可致人死亡)。事后证实,在与普莱斯结婚之前,史密斯与一位名叫安妮·达文波特(Annie Davenport)的女士有过一段关系,据说她怀孕后出于嫉妒之情向普莱斯小姐送去了毒巧克力。
克里斯蒂娜·埃德蒙兹(Christina Edmunds)被称为“巧克力奶油杀手”,于 1871 年 12 月在布莱顿被判犯有三项故意投毒谋杀罪和一项实际谋杀儿童罪。在伦敦中央刑事法庭的审判中,她被宣判为精神失常,并被送往布罗德穆尔精神病院。
她当时 34 岁,无业。埃德蒙兹曾在许多巧克力奶油中加入的士宁,她从糖果商约翰·梅纳德(John Maynard)那里购买巧克力,在其中下毒后再退货回去,然后通过梅纳德将有毒的巧克力卖给布莱顿各处的居民。
在英国,从 19 世纪开始,有数以百计的案例表明,人们通过下了毒的巧克力来使某些人保持沉默、产生恐惧或完全消失。这种情况不仅在英国发生。在 18 世纪,土耳其罗得岛的帕夏(Pasha)曾计划通过向供给骑士团成员常喝的咖啡和巧克力的水源下毒,来杀害马耳他骑士团。
事实上,并不仅仅是下了毒的巧克力有能力造成痛苦。1926 年,一家柏林糖果公司为宣传产品从飞机上投掷巧克力“炸弹”,导致地上的围观群众伤痕累累,他们不得不停止这项宣传活动。那些“炸弹”是“包裹在锡箔纸中的硬巧克力”。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