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催收员的年关焦虑#】据猛犸工作室:"催收的两面,是被金钱裹挟着的荆棘之

迎叶谈娱乐 2024-01-26 09:53:16

【#一个催收员的年关焦虑#】据猛犸工作室: "催收的两面,是被金钱裹挟着的荆棘之路。"

2023年末尾,李艺的故事重心落在了“钱”上。

李艺,是一个三胞胎的母亲、丈夫的妻子、爸妈的女儿,也是“背调公司的HR”、“配合执法”的调查员,催收员。

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共同支撑起这个湖南27岁女孩的生活。

中间的纽带是“钱”。

过去三年,她无数次在公司走廊里走过,头上标语的几个字——让世界没有挽不回的诚信,总让她有点恍惚。

这句话逻辑正确。不过,当“世界”“挽回”“诚信”这几个宏大的词拼凑在一起时,让她有说不出的怪异感受。

这是中部地区某催收企业的分公司,李艺的活,是处理信用卡、网贷逾期客户的款项回收。

如果给她的工作加上一层柔光滤镜,则是要让负债者重拾信用,寻求“经济重生”进而还清债务——这家催收企业董事长是这么说的。

但随着催收工作的日益精进,李艺心里逐渐形成了一具道德枷锁:催收的两面,也是被金钱裹挟着的荆棘之路。

她自己,也曾一度迷失。

2023年10月前后,李艺接到了上司的电话,让她回去上班。

此前数月,因催收投诉与恶性事件相继发生,公司179名员工被当地警方带走调查,业务停摆。

李艺受到波及,被迫回到家庭主妇的角色里。

空窗期,她每天围着孩子打转。她不喜欢这样,即便知道催收不是个好活,可李艺说她怀念那种“刀光剑影”的日子。

收到电话的第二天,她和10几名同事重回办公室——一个可以容纳百名催收员的大开间。

进入催收角色,从每天晨会喊口号开始:“让世界没有挽不回的诚信”“不忘根、不忘本、不忘善、不忘恩……”

李艺一边喊,一边忧心忡忡地看着桌上一叠厚厚的客户名单。因为,一场“唇枪舌战”,即将触发。

那天第一个接到她电话的是个27岁的男人,欠2万多的网贷,逾期5个月。李艺把这类人定义为:想花钱,但还不起。

她说,以往像这种欠款不多、不超过六个月的客户,一般不会出现在名单内。

之所以不太在意,是因为催收员的收入与欠款相关,一般是按总额的3%—5%提成,逾期时间较长的提成能达到7%,甚至有的坏账提成能够达到10%。

为此,她要把时间花在那些欠款更多、逾期时间更长的“老赖”上。

但年关将近,不论是网贷、信用卡,只要是负债未偿的,不论欠款多少,都被丢在“李艺们”的桌上,明码标价。

客户变多,意味收入增加。可这钱并不好挣。

“喂,请问是xxx么?我是xx公司信贷部的王主任。你有一笔贷款逾期了你知道吗?再不还就要上征信了。”

“好的。”然后电话被挂断。

再打过去,已是忙音。李艺知道,自己被拉黑了。

她是老手,拿出备用机,用小号加上对方的微信。

负债者也是人,他们总会在社交媒体上展露蛛丝马迹。只要抓住一点,李艺就有办法“说服”对方还钱。

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人就有软肋。

体现她工作效率的一部分,就是围绕一个负债者,联系其身边10-20个关系人,李艺利用这个关系网来捕获负债人的心理。

到了收网阶段,李艺换了手机,敲下了一行字:

“你在xxx公司上班吧,如果7天内不还钱,你们公司的HR就知道了。”

她知道保住工作,是当下大多数人的选择。

李艺在这一天联系了100多位欠款者,讨回的债务5万元,提成至少1500块。她说11月的工资到手一万七千元,是本地人工资的三倍。

收入变成动力。那天,办公室里的通话声此起彼伏,一直持续到晚上七八点,而下班时间本应是6点。全文>>

0 阅读:66
迎叶谈娱乐

迎叶谈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