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厦门,年仅七岁的杨振宁与父亲杨武之、母亲罗孟华留下了这张珍贵合影。从这张稚嫩的脸上,你是否能对应上今天已经101岁的杨振宁呢?不得不说,在那个很多家庭还照不起相的年代,杨家的家境还是相当不错的。 杨振宁的祖父杨邦盛是晚清的秀才,父亲杨武之是享誉中外的数学家,无论从哪方面看,杨家都可以说是一个妥妥的书香门第。 当时的杨武之只有33岁,刚刚回国不久,在厦门大学任教,一年后便被清华大学数学系聘为教授。而杨振宁可以说完全继承了祖父、父亲两代人的知识分子基因,从小就表现出了远高于同龄人的数学天分。 这一点从杨振宁小时候的外号就可窥见一斑,那时候大家都叫他“大头”。一来,杨振宁的脑袋确实不小,尤其是青年时代的他,初见时尤其给人这样的感觉;二来,杨振宁太聪明了,脑袋里装的知识太多。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长大后的杨振宁果然不负众望,16岁时便以全国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化学系,也是同年西南联大招收的所有学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值得一提的是,都说儿子的长相和智商受母亲的影响较大,这一点在杨振宁的身上就得到了印证,“大头”很明显遗传了母亲的容貌。而关于智商,父亲的基因自不必说,母亲罗孟华虽是一个旧式女子,却也读过几年私塾,这在当时的女子中,已经算是佼佼者了。
1929年,厦门,年仅七岁的杨振宁与父亲杨武之、母亲罗孟华留下了这张珍贵合影。从
尽访天下史
2023-03-01 14:41:30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