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企几乎集体倒戈!如今再看增程、插混,并非“开科技倒车”

汽车 04-29 阅读:7437 评论:24

作为一个经常在路上跑的老司机,我亲身经历过传统燃油车的油耗焦虑、电动车的续航恐惧,也见证了新能源汽车从“纸上谈兵”到满街绿牌的转变。四五年前,整个行业都在喊着“纯电才是未来”,仿佛谁还在研究插混和增程,就是“在科技的路上走回头路”。

可现实有时候真的挺打脸。

2024年数据显示,增程/插混车型销量同比增长高达85%,占新能源总销量比例接近40%;而曾经风光无限的纯电车型,市场占比已下降至60%左右。更离谱的是,曾经坚定押注纯电的小鹏、智己等品牌,如今也开始研发增程车型了。

说好的“过渡技术”,怎么突然就成了香饽饽?这到底是行业的一时冲动,还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在推动?

一、“过渡技术”为何翻身成了主流?

说实话,当初我也觉得增程和插混只是个“权宜之计”。毕竟系统复杂、成本高、体验不纯粹的说法一度深入人心。比如有人说:“电池+电机+发动机,三套系统堆在一起,出故障的概率肯定多。”还有人调侃:“这种车就像‘电动车穿了个油车外套’,既不像纯电那样安静,又没有油车那样耐造。”

但问题是,这些说法听起来有道理,却未必符合当下的用车现实。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安装充电桩的条件,也不是每次长途旅行都能找到合适的快充桩。尤其是在冬天,不少纯电车主都经历过“电量缩水一半”的噩梦。

有网友自嘲:“我那辆纯电SUV,夏天能跑500公里,冬天只能跑300,充电排队比加油还久——你说我这是买辆车,还是给自己找罪受?”

而这时候,插混和增程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既能享受政策红利(绿牌),又能靠燃油续命,真正做到了“短途用电、长途用油”。

二、增程/插混不只是“妥协方案”,而是更务实的选择

很多人总觉得这类车型是“四不像”,其实不然。以理想L6为例,它在城市通勤时完全可以用纯电模式行驶,安静、平顺、电费便宜;而在高速或远途场景下,发动机介入发电,解决续航焦虑。一位网友评价得很接地气:“这车就像是个‘佛系上班族’,平时低调内敛,关键时刻还能开挂续航。”

再来看看数据对比:

小鹏G9(纯电)百公里电耗13.9度,整备质量2196kg

理想L6(增程)百公里电耗21.1度,整备质量2330kg

乍一看,增程确实重、效率低,但别忘了,这背后是系统冗余带来的安全边际。虽然亏电状态下动力变弱、噪音增大,但这对大多数用户来说,并非致命短板。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很多国家的电力基础设施并不像中国这么完善。你可能会说:“我在中国开车没问题就行了。”但问题在于,车企要考虑的是更大的市场格局。在印度、非洲、南美等地,别说超充了,能找到稳定供电的城市都算幸运。

所以,从全球视角来看,插混和增程反而更适合那些补能不便、电网不稳定的地区,它们不是落后的选择,而是因地制宜的智慧之举。

三、增程/插混也在进化,甚至开始挑战纯电的舒适区

你以为增程车只能靠“能加油”来吸引人?那就太低估它的进化速度了。

小鹏最新发布的增程车型,直接把纯电续航拉到了430公里,而且支持12分钟快充80%电量,相当于每秒钟补充超过1公里续航。这不是“纯电体验”是什么?

要知道,这样的补能效率,已经逐渐接近目前高端纯电车型的水平。更夸张的是,它还搭载了超静音增程器,在亏电状态下也能保持车内安静舒适,不再出现那种“发动机嗡嗡作响、车身轻微抖动”的尴尬局面。

简单地说,现在的增程车,已经开始向“纯电般的驾驶体验”靠拢。它不再是过去那个“两头不到岸”的折中方案,而是一个融合了电驱优势与燃油灵活性的综合解决方案。

四、未来不该是非此即彼,而是多元共存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老话:“条条大路通罗马。”其实新能源的发展路径也一样,纯电、插混、增程,各有各的应用场景和用户群体,不应该被简单贴上“先进”或“落后”的标签。

纯电代表绿色能源的极致追求,但对基础设施依赖太高;增程和插混则提供了更高的适应性,尤其适合现阶段的实际用车环境。与其争论哪种路线才是终极答案,不如看看哪款车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是个潜在购车者,你会选择一辆只靠电驱动的纯电车,还是愿意接受“电+油”组合的增程/插混?或者说,在未来的某一天,是否还会存在所谓的“纯电”、“增程”之分?也许到时候,所有的车都会是“智能电驱车”,只是能量来源更加灵活罢了。

你觉得呢?

标签:新能源

网友评论

精彩评论
  • 2025-05-02 06:42:34

    家用车1.2T两冲程长冲程小增程器搭配150公里强保后100公里续航电池。纯电太重充电慢是个很大麻烦

  • 2025-05-02 09:18:12

    增程只是插混的一个工况,而且是最不利的一种工况。

  • 2025-05-05 10:18:00

    我是太了解国人了。随口就来,长篇大论,说不到关键点,然后总结一句国产就是不行。汽车工业是个大行业,但不代表他是个特别高精尖的行业,目前国产的零件,使用的机床,磨具已经很好了,只是非行业内的人不知道,臆想为偷工减料,品质不行。

  • 2025-04-29 16:51:47

    当喝油的插混增程以电的名义挂绿牌开始,纯电就被又一次淘汰到二线当老头乐去喽,上半场纯电化、中半场油病化、下半场噱头化,纯电超车还是靠油撑脊梁谷了啊 [墨镜][墨镜][墨镜][墨镜]

  • 2025-05-02 14:55:57

    固态电池商品化,充电速度快速化,很快就没有非纯电车的市场了!等吧,等吧,要买车再等等!

  • 2025-04-30 11:49:15

    看扶持,想把阿斗扶起来咋样都行。[墨镜]

  • 2025-04-30 09:21:04

    短途用电,长途用油,这是王传福12年前提出的观点,只是大多数车企做不出DM,顶多做个增程。

  • 2025-05-06 01:58:43

    电车整体上刹车距离比油车略短一点,得益于刹车电机倒转。

  • 2025-05-03 12:10:47

    车企发布新车,总是吹得天花乱坠!有多么的先进!孰不知消费者需要的是使用简单方便费用低,维修保养轻松!

  • 2025-05-05 09:14:37

    看来你还不够了解国人 很多人眼里 只要是国产的 就基本上没啥技术含量了[得瑟]

  • 2025-05-02 08:15:56

    我是无车族,但坚信电车必成主流,目前电车还在过渡期,一是技术还没成熟,二是投资充电设备资金,等充电设备和加油站一样多时就不一样。请过五到十年再来谈电车未来,任何东西成长都有一个过程,使用中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燃油车不是还在改进吗?

  • 2025-05-06 01:56:35

    关键是省油,增程馈电油耗6升,混动馈电油耗还不到3升。

  • 2025-05-01 19:22:25

    电车的一个重要指标好多买家忽视了,从时速百公里降至零的最短刹车距离,不考虑这个指标的结果是速度能加上去,但是紧急情况车停不下来,这是新能源车事故率高于燃油车的原因。

  • 2025-05-01 17:59:11

    纯电车电池安全,充电效率低下,电池衰减这些硬伤,目前十年内都看不到技术进步的可能性,18年造的电车,现在国家提倡报废,细品吧

  • 2025-05-02 09:19:30

    大不一样,纯烧油没补贴还受诸多限制,接个电池电机再烧油,那就是新能源,有补贴有扶持。再搞个智能化还能随时监控车主,远程删除数据,弄点收费VIP功能,那是割不完的韭菜。油车太落后了,顶多偷工减料一下,哪玩得了这么多花活。

  • 2025-05-01 07:40:42

    增程需要研发??多么无知的白痴会买增程??

  • 2025-05-04 11:01:14

    那个蠢货只是在叫嚣自己120-140的车速

  • 2025-05-04 10:59:36

    充换电不够普及,电车的固态电池没成熟落地,那电车只能是少部分人的选择

  • 2025-05-05 05:39:21

    电车跟油车比根本就没有安全保障。同样的事故,电车无法逃生,油车可以。同样的死,油车一瞬间无痛苦,电车要把人活活烧死,死前存在无尽的疼痛,更加存在无尽的后悔(看销量排行就能明白:电车属于富人的玩具、确是穷人自以为宝的垃圾)。 电车制动、电器等主要开关系统如果连接着互联网,车辆就有无法自主控制的可能,如果网络异常或突发无信号、再者病毒进入产生无法自控等,细思极恐。且电车为大面积电池堆积的电子产品,一旦起火就为爆燃状态,瞬间覆盖全车身,车内人员根本无法出逃。您有您的选择,不过为了您和您的家人,选择时请三思。